[发明专利]一种PU合成革生产加工用压延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53564.X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7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洪振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大联新型材料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3/00 | 分类号: | D06N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陈文 |
地址: | 366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u 合成革 生产 工用 压延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U合成革生产加工用压延机,涉及合成革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PU合成革生产加工用压延机,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主动烫光辊,所述安装架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位于主动烫光辊下方的从动烫光辊,所述安装架的背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该PU合成革生产加工用压延机,通过对导电滑环的位置进行调节,将导电滑环与不同的连接导电环接通,从而选择控制主动烫光辊内部的一级电加热丝、二级电加热丝、三级电加热丝、四级电加热丝通电,从而可以根据合成革尺寸沿中部向两侧对主动烫光辊的加热位置进行调节,保证对主动烫光辊以及合成革加热效果的同时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成革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PU合成革生产加工用压延机。
背景技术
PU合成革背面是布基(或针织布基),易燃烧易融化,具有许多pvc合成革所不能比拟的优点,是代替天然皮革较为理想的材料,在合成革成型后需要对其进行烫光处理,以提高其表面质量,目前主要通过压延机在对合成革进行压延的同时进行烫光处理,压延机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辊筒,按一定形式排列,在一定温度下,将橡胶、塑料或者合成革压制延展成一定厚度和表面形状的胶片,压延机按照辊筒数目可分为两辊、三辊、四辊和五辊压延机等;按照辊筒的排列方式又可分为“L”型、“T”型、“F”型、“Z”型和“S”型等。
现有压延机烫光用滚筒通常内设加热丝或者导热油,通过加热装置对加热丝或者导热油进行加热,从而在对合成革进挤压的同时对其进行烫光处理,但是现有加热装置只能对加热丝或者导热油温度进行控制,不能根据合成革尺寸对烫光辊加热位置进行控制,导致烫光辊工作时部分加热位置在做无用功,增加能耗,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此外,现有压延机通常缺少限位机构,合成革在压延机内部移动时,位置容易出现变化,不便于对其进行收卷,为此我们提出一种PU合成革生产加工用压延机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U合成革生产加工用压延机,具有便于对烫光辊加热位置进行控制、便于对合成革位置进行限制、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便于对烫光辊加热位置进行控制、便于对合成革位置进行限制、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PU合成革生产加工用压延机,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主动烫光辊,所述安装架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位于主动烫光辊下方的从动烫光辊,所述安装架的背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烫光辊固定连接,所述主动烫光辊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缠绕杆,且缠绕杆外侧的中部缠绕有一级电加热丝,所述缠绕杆的外侧缠绕有位于一级电加热丝两侧的二级电加热丝,所述缠绕杆的外部缠绕有位于二级电加热丝外侧的三级电加热丝,所述缠绕杆的外部缠绕有位于三级电加热丝外侧的四级电加热丝,所述主动烫光辊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外部固定套装有连接导电环,所述连接导电环的外部活动套装有定位环,且定位环的内部固定套装有与连接导电环相互配合的导电滑环,所述安装架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电控加热器,且电控加热器与导电滑环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架内部的上方活动安装有两个一级导向辊,所述安装架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位于主动烫光辊左侧的二级导向辊,所述安装架右侧的上方活动安装有放料辊,且安装架右侧的下方活动安装有收料辊,所述主动烫光辊的外部活动套装有两个限位挡板,且限位挡板的侧面活动安装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与安装架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外部固定套装有四组连接导电环,且连接导电环的直径值与导电滑环的内径值相同。
优选的,四组所述连接导电环分别与一级电加热丝,一级电加热丝、二级电加热丝,一级电加热丝、二级电加热丝、三级电加热丝,一级电加热丝、二级电加热丝、三级电加热丝、四级电加热丝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动烫光辊的内部填充有位于缠绕杆外侧的导热填料,所述一级电加热丝、二级电加热丝、三级电加热丝、四级电加热丝均匀分布于缠绕杆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大联新型材料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大联新型材料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35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