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53755.6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6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鑫汇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9/00 | 分类号: | A01K6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黄永兰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户外 溪水 中塘鳢 捕捉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捕鱼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包括底盘,底盘为圆盘形,底盘顶部设置有捕捉机构,捕捉机构包括捕捉板,捕捉板为弧形,捕捉板呈螺旋状态固定安装在底盘顶部,且相邻两个捕捉板之间留有间隙,相邻两个捕捉板之间的间隙壁面上均设置有限位机构。该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通过设置呈螺旋环状分布的捕捉板、引水机构和进水口,使得相邻两个捕捉板之间的间隙能够呈现一会正常出水和一会加速流水的效果,则使得捕捉板之间的出水能够模拟成一种自然当中出水的效果,使得对经过的塘鳢被其吸引,使得塘鳢再通过内圈相邻两个捕捉板的间隙再进入到最内圈,最终将塘鳢困于呈螺旋环状的捕捉板当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捕鱼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
背景技术
塘鳢科鱼类为小型食用鱼类,具有逆流的习性,有些种类肉细嫩,鲜美,如中华乌塘鳢鱼产于南海及台湾海峡,营养价值高,是名贵的滋补品。塘鳢人工养殖方式也以混养为主,受制于人工繁殖技术没有形成,苗种多采集野外,现有技术的户外塘鳢捕捉一般较为传统,最为常见的是通过抄网和鱼笼对塘鳢进行捕捉,当用抄网在溪水当中进行推动捕鱼时,容易造成对鱼群的惊吓,不利于塘鳢苗种后期的培养,其次在利用抄网在溪水当中进行推动捕捉时,塘鳢在惊吓和自然本能状态下容易逃串,撞击到溪水当中的石头或者硬物表面,造成鱼体的受伤,还有就是抄网表面的网孔容易将塘鳢身体两次的胸鳍进行挂住,轻则将胸鳍挂伤,重则容易导致胸鳍的折断,因此不利于对塘鳢的捕捉。当通过鱼笼对塘鳢进行捕捉时,鱼笼对塘鳢捕捉是随机性的,只能够对一些误碰进入到鱼笼的塘鳢进行捕捉,效率较低。因此,针对以上的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包括底盘,底盘为圆盘形,底盘顶部设置有捕捉机构,捕捉机构包括捕捉板,捕捉板为弧形,捕捉板呈螺旋状态固定安装在底盘顶部,且相邻两个捕捉板之间留有间隙,最外圈捕捉板的尾端与且相邻内圈的捕捉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板,相邻两个捕捉板之间的间隙壁面上均设置有限位机构,且两个限位机构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捕捉板之间的的壁面上,限位机构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靠近捕捉板的间隙壁面上均固定安装有转动球A,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通过对应的转动球A活动安装在捕捉板的间隙壁面上,且第一挡板位于捕捉板远离底盘圆心位置处的一侧,第二挡板靠近第一挡板内壁的的一端中部上固定安装有转动球B,第一挡板内壁中部开设有与转动球B相互卡合的滑槽,转动球B活动卡合在滑槽内,捕捉板的间隙壁面上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安装有转动球C和转动球D,伸缩杆的一端通过转动球C活动安装在捕捉板的间隙壁面上,伸缩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球D活动安装在第二挡板的内壁上,伸缩杆的外壁套接有限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底盘腔内圆心位置处设置有引水机构,引水机构包括引水罩和固定杆,引水罩为空心球体,固定杆固定安装在引水罩的底部,引水罩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底盘腔内圆心位置处,引水罩顶部外壁开设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进水口,引水罩的底部开设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引水罩腔内设置有橡胶球,橡胶球外壁固定安装有四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连接杆,四个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四个第二连接杆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三连接杆,四个第三连接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球,引水罩腔内中心位置处的内壁开设有与导向球相互卡合的导向槽,导向槽为环形,橡胶球外壁固定安装有两组相互对称的转动杆,且两个转动杆上均固定安装有水流扇板,水流扇板为扇形,且水流扇板与进水口上下位置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永磁体B,第三连接杆的底端开设有与永磁体B相互卡合的伸缩槽,永磁体B活动卡合在伸缩槽腔内,伸缩槽内壁固定安装有与永磁体B位置相互对应的永磁体A,永磁体A与永磁体B的磁极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鑫汇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鑫汇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37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