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瓣膜切开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53811.6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2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庭超;匡经旭;郭荣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9 | 分类号: | A61B17/3209;A61B17/00;A61B34/20;A61B9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智汇远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81 | 代理人: | 艾青;牛悦涵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瓣膜 切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瓣膜切开器。瓣膜切开器包括刀片组件,刀片组件包括连接轴、至少两个刀片及连接刀片和连接轴的连杆机构。刀片的刀刃背离连接轴,刀刃平行或倾斜于连接轴的中轴线。连接轴以轴向移动驱动连杆机构带动每个刀片径向移动。本发明的瓣膜切开器,连接轴以轴向移动驱动连杆机构运动而带动刀片径向移动,从而通过连杆机构打开刀片或收回刀片。一方面,刀片的刀刃平行或倾斜于连接轴的中轴线,刀刃与瓣膜的接触面积小,所需拉力较小,能够有效提高切割效率;另一方面,刀片组件可整个伸入瓣膜口,缓慢打开刀片切割瓣膜粘连处从而控制瓣膜的切割范围,切割精准,避免了切割不完全或者过度切割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瓣膜切开器。
背景技术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是由于瓣膜发育障碍和瓣叶增厚粘连所引起,约20%合并诸如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等心脏畸形。基本病变为不同程度的瓣膜组织增厚及交界粘连,可分为二叶瓣畸形、三叶瓣畸形等畸形。其中二叶瓣畸形最多见,约占70%,且多偏向后方。
现有技术中,利用二叶经皮主动脉瓣膜切开器切割瓣膜粘连部位来治疗瓣膜狭窄。该切开器包括输送装置和可收纳于输送装置的切割装置,切割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架和镶嵌安装在固定架上的刀片。当需要切割瓣膜时,两个固定架展开形成与输送装置的轴线垂直的一字型,在超声引导下将固定架上的刀片对准瓣膜粘连部位,用适当力将刀片由左心室向主动脉瓣方向拉扯,从而将粘连瓣膜切割开来。然而,这种结构在实际使用中有如下缺陷:
(1)由于刀片打开后呈一字型,与瓣膜之间呈平行状态,刀片与瓣膜之间接触面积过大,需要很大的拉力才能切割开瓣膜,切割效率低。
(2)刀片打开后的长度是固定的,不能变化,那么切开器所能切割的长度也不能变化,而生理解剖结构不同、钙化程度不同,粘连程度不同的瓣膜各自所需要的切割长度应是不同的,切开器的结构不能有效调整、控制切割长度,可能导致切割不完全或者过度切割的问题。
有鉴于此,亟需对现有的瓣膜切开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切割效率,并可根据需要调整切割长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瓣膜切开器的切割效率低,不能根据需要调整切割长度的缺陷,提供一种瓣膜切开器,包括刀片组件,所述刀片组件包括连接轴、至少两个刀片及连接所述刀片和所述连接轴的连杆机构,所述刀片的刀刃背离所述连接轴,所述刀刃平行或倾斜于所述连接轴的中轴线,所述连接轴以轴向移动驱动所述连杆机构带动每个所述刀片径向移动。
本发明的瓣膜切开器的有益效果在于:连接轴以轴向移动驱动连杆机构运动而带动刀片径向移动,从而通过连杆机构打开刀片或收回刀片。一方面,由于刀片的刀刃平行或倾斜于连接轴的中轴线,刀片与瓣膜之间呈垂直或倾斜状态,刀刃与瓣膜之间的接触类似于点接触,接触面积小,所需的拉力较小,刀刃能较容易地割开瓣膜,能够有效提高切割效率;另一方面,刀片组件可整个伸入瓣膜口,缓慢打开刀片切割瓣膜粘连处从而控制瓣膜的切割范围,切割精准,避免了切割不完全或者过度切割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瓣膜切开器置于调弯鞘中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瓣膜切开器的刀片组件伸出调弯鞘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刀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刀片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38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