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轴式破碎机自动变频调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54562.2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4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昌晶;陈中华;覃信海;康未嘉;王军;杨胜军;沈杰;邓飞;戴玙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5/00 | 分类号: | B02C25/0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张祥军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轴 破碎 自动 变频 调控 方法 | ||
1.一种立轴式破碎机自动变频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岩性分析,针对料源岩石的岩性进行分析,判断出对应产品所需粒级下,原料充分破碎,且磨损件磨损率不明显升高的条件下,立轴式破碎机的运行线速度范围和进料量范围;
立轴式破碎机的运行线速度范围和进料量范围的确定过程为,根据料源情况和上一工序提供的粒径进行产能实验,逐渐增大线速度,在各级线速度下进行出口骨料粒径测量,当出口骨料粒径和过筛率第一次满足需求时,该级线速度为最低线速度,并且每次增大转速试验后观察一次衬板磨损情况,当磨损痕迹明显加快时,以上一级线速度作为最大线速度,然后逐渐增大进料量,在各级进料量下进行出口骨料粒径测量,当出口骨料粒径和过筛率第一次不满足需求时,以该进料量作为最大进料量,以最大进料量取2/3的值作为最小进料量;
步骤二、线速度、给料量设定,根据岩性分析得出的线速度和给料量区间,设定好当前岩性下的立轴式破碎机线速度和给料机运行速度,从而设定最佳线速度和给料量;
步骤三、给料量监测,给料机出口连接胶带机输送物料,胶带机上采用皮带秤实时监测给料量,并根据监测数据对给料量进行反馈控制;
步骤四、质量复核,在立轴式破碎机的出料运输带上取样对砂石骨料进行粒径范围和粒径级配复核,进一步对立轴式破碎机的运行线速度进行微调,生产出满足要求的砂石骨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轴式破碎机自动变频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损痕迹明显加快为,当单位时间内磨损痕迹的增加量相对上一级转速下的增加量增加了20%以上时,视为磨损明显加快。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轴式破碎机自动变频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产能实验,逐步增大线速度时,应使最低线速度和最高线速度之间的实验数据组数不小于10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轴式破碎机自动变频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产能实验,逐步增大进料量时,应使最低进料量和最高进料量之间的实验数据组数不小于10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轴式破碎机自动变频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线速度设定时,向转速PID输入转速指令,通过转速PID控制变频电机的转速,由变频电机驱动立轴式破碎机,从而控制线速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轴式破碎机自动变频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给料量设定时,向进料量PID输入转速指令,通过进料量PID控制变频给料电机的转速,由变频给料电机驱动给料机和胶带机,从而控制给料机和胶带机的运行速度,控制给料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轴式破碎机自动变频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设定最佳线速度和给料量时,以步骤一所确定的线速度范围中间1/3区间为最佳线速度,以步骤一所确定的进料量范围中间1/3区间为最佳给料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轴式破碎机自动变频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给料量监测时,皮带量取胶带机单位长度上的物料量,反馈到进料量PID,进料量PID根据关系式:
进料量=单位长度上的物料量*皮带运输速度,
判断进料量与最佳进料量的偏离程度,并控制变频给料电机的转速,调节给料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轴式破碎机自动变频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质量复核具体为,对出料运输带上定长度的骨料进行取样,根据生产需要分为不同级配的粒级,分别称取取样总重量和各粒级骨料的重量,计算各粒级骨料的占比和骨料的平均粒径,若需要减小平均粒径和粗骨料占比,则将最佳转速范围向上微调,最佳进料量范围向下微调,若需要增大平均粒径和粗骨料占比,则将最佳转速范围向下微调,最佳进料量范围向上微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456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