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升力面部件测力天平一体化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55274.9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1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杨连波;傅铖虎;张宏;赵忠;吴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6 | 分类号: | G01M9/06;G01L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力 部件 测力 天平 一体化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飞机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升力面部件测力天平一体化设计方法,将测力天平设计成测力部件和固定模型连接座的连接部件,并且根据测力部件和固定模型的外形结构,在测力天平周边设计上、下盖板和前、后缘填块;其中,测力天平的自由端与测力部件连接,测力天平的固定端与固定模型连接座连接,测力部件与测力天平的固定座之间设有间隙。通过对飞机多天平部件测力试验中升力面测力部件测力天平与模型部件结构一体化设计,不但能够减少天平加工数量,降低成本;还可以在没有空间布置测力天平的情况下完成对升力面部件载荷的测量。测力部件与天平一体化设计还可以减小缝隙的串流影响,提高了测力部件和全机载荷测量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风洞试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飞机风洞模型的设计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升力面部件测力天平一体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多天平部件测力风洞试验为在全机状态下对飞机的主要部件,如机翼、平尾、垂尾、短舱等进行集中力测量的一种特种试验。部件测力试验是型号研制中的一项重要的风洞试验。该试验就像一座桥梁,“连接”全机测力试验得到的气动总载荷和部件测压试验得到的分布气动载荷,为协调和校核全机载荷分配提供重要设计输入。
国内过去进行过许多型号的多天平部件测力试验,包括机翼、平尾、平尾+垂尾及短舱等高速部件测力试验。
在以往的多天平部件测力试验中,均是单独设计一台测力天平进行部件载荷的测量,天平往往被布置在测力部件的相邻部件中,测力部件与天平自由端相连,测力天平固定在相邻部件中。在进行部件测力试验时,需要被测力部件与相邻部件见保留有一定的缝隙以防止两者相碰撞而导致载荷测量失效。
某些测力部件如翼稍小翼、平尾或者垂尾受飞机布局的限制而无法布置天平,需要将天平与测力部件整体设计加工,才能满足布局和部件载荷测量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升力面部件测力天平一体化设计方法,具有满足上述所有要求的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升力面部件测力天平一体化设计方法,将测力天平设计成测力部件和固定模型连接座的连接部件,并且根据测力部件和固定模型的外形结构,在测力天平周边设计上、下盖板和前、后缘填块;其中,测力天平的自由端与测力部件连接,测力天平的固定端与固定模型连接座连接,测力部件与测力天平的固定座之间设有间隙。
进一步的,根据测力部件尺寸和预估载荷设计测力天平的尺寸,保证测力天平尺寸不大于测力部件本身尺寸。
进一步的,测力天平的前部和后部与固定模型及测力部件分开。
进一步的,单独设计前缘填块和后缘填块,前缘填块和后缘填块分别用于填充模型在测力天平部分的前缘和后缘,形成风洞试验的翼型。
进一步的,前缘填块和后缘填块分别与测力部件的连接,前缘填块连接在测力部件与测力天平连接端的前缘端,后缘填块连接在测力部件与测力天平连接端的后缘端,前缘填块与测力天平之间具有间隙,后缘填块与测力天平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的,单独设计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用于补充模型在测力天平部分的上翼面和下翼面,形成风洞试验的翼型。
进一步的,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安装在前缘填块和后缘填块的上下两侧,将测力天平覆盖在其中。
进一步的,上盖板与测力天平之间具有间隙,下盖板与测力天平之间具有间隙。
本发明的优点是:
通过对飞机多天平部件测力试验中升力面测力部件测力天平与模型部件结构一体化设计,不但能够减少天平加工数量,降低成本;还可以在没有空间布置测力天平的情况下完成对升力面部件载荷的测量。测力部件与天平一体化设计还可以减小缝隙的串流影响,提高了测力部件和全机载荷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52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