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色城市建设用环卫垃圾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55557.3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9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盘钦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6D1/02 | 分类号: | B26D1/02;B26D7/06;B26D7/32;B08B9/093;B65F7/00;B65F1/14;B65F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纵义天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2 | 代理人: | 舒梦来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城市建设 环卫 垃圾 回收 装置 | ||
本方案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城市建设用环卫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收集箱、破碎箱、过滤箱和喷淋单元,破碎箱的箱顶设有投料口,破碎箱底部设有开口,且破碎箱的开口连通过滤箱,收集箱固定设置在过滤箱的一侧,且收集箱和过滤箱的相邻箱面上设有第二开口,破碎箱内还设有斜板、固定轴和切刀组件,过滤箱内还设有推板、两个传动条、第一滤板、第二滤板和若干压力弹簧,第一滤板还用于控制喷淋单元开关。通过本方案提供的垃圾回收装置,完成分解处理饮料瓶,不仅压缩了饮料瓶的体积,便于转运饮料瓶,还可以解决饮料瓶中可能存在的溶液对后续回收的影响,提高了垃圾回收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方案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城市建设用环卫垃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时代,为建设绿色城市,环卫垃圾回收循环利用已成为了时代的趋势潮流。
城市生活中,人们饮用各种现做奶茶、各种加工好的饮品等已经成为了生活的普通习惯。饮用这些饮品的同时伴随着这些饮品容器的垃圾产生,这些饮品容器大多为塑料加工而成。目前,城市垃圾回收处理中,这些垃圾都是普通的回收处理,都归为可循环回收使用大类。城市环卫在回收这些垃圾时,不做任何处理,对一些没有饮用完的饮料瓶也直接回收走,这样,就存在以下问题:不倒掉饮料瓶中的所有饮料就会给垃圾回收的后续操作增加麻烦,降低了环卫垃圾回收的效率;饮料瓶通常有一定的容积,不对饮料瓶处理,在回收垃圾的转运过程中极大的增加了占用空间。
公开号为CN21171166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生活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收集筒和护盖,收集筒的顶部通过铰链连接有护盖,收集筒内腔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收集筒右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连通有排水口,排水口的右侧活动插接有密封盖。该方案旨在解决传统的生活垃圾回收装置无法对固液垃圾进行分离、不能对垃圾进行压缩处理的问题。但是实际运用过程中,该方案存在以下问题:对于瓶盖封住瓶口的饮料品,该垃圾回收装置不能实现饮料瓶中的液体倒出操作,没能实现垃圾的固液分离;同时该垃圾回收装置仅仅单纯的推压垃圾,无法实现对饮料瓶等塑料制品的真正压缩。
发明内容
本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处理装有液体溶液塑料饮料瓶的绿色城市建设用环卫垃圾回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方案提供一种绿色城市建设用环卫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收集箱、破碎箱和过滤箱,所述收集箱、破碎箱和过滤箱均有六个箱面,所述破碎箱的箱顶设有投料口,所述破碎箱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投料口相适应,所述过滤箱固定设置在破碎箱下,且破碎箱的开口连通过滤箱,所述收集箱固定设置在过滤箱的一侧,且收集箱和过滤箱的相邻箱面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收集箱与过滤箱;所述破碎箱内还设有斜板、定位弹簧、固定轴和切刀组件,所述固定轴固定设置在破碎箱的箱壁上,所述斜板铰接在固定轴上,所述定位弹簧固定设置在破碎箱内,所述定位弹簧的一端与斜板固定连接,且定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破碎箱的箱壁固定连接,所述切刀组件固定设置在破碎箱底部的开口处,所述斜板靠近切刀组件的一端低,远离切刀组件的一端高;所述过滤箱内还设有推板、两个传动条、第一滤板、第二滤板和若干压力弹簧,所述第二滤板固定设置在过滤箱内,所述第一滤板滑动设置在过滤箱内,若干的压力弹簧的一端均固定设置在第二滤板上,且若干的压力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滤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板与收集箱上的第二开口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推板滑动设置在第一滤板上,两个传动条对称设置在推板的两侧,且传动条的一端与斜板低的一端端部铰接,所述传动条的另一端与推板的端部固定连接;还包括喷淋单元,所述第一滤板还用于控制喷淋单元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55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