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层流控制技术的翼身融合布局客机布局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55763.4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0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声伟;王延风;谭玉婷;丁兴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39/10 | 分类号: | B64C39/10;B64C3/36;B64C5/00;B64C9/18;B64C9/00;B64F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层流 控制 技术 融合 布局 客机 方法 | ||
1.一种基于层流控制技术的翼身融合布局的客机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机翼和发动机(16),机身和机翼采用翼身融合布局,机翼分为客舱段机翼和外侧机翼,客舱段机翼与机身融合,外侧机翼设在客舱段机翼两侧,发动机(16)设在机身后部,客舱段机翼后缘安装有小型V型尾翼(12);还包括客机布局关键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层流控制技术的翼身融合布局的客机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客机布局关键方法包括性能指标设计方法、顶层参数设计方法、机翼平面布局设计方法、层流控制设计方法、操纵系统设计方法与动力系统设计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层流控制技术的翼身融合布局的客机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性能指标设计方法具体为:客机的巡航速度不大于0.78Ma,巡航高度不小于12000m。该方法可以减小大的飞行速度与飞行雷诺数对层流转捩的不利影响。
4.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一种基于层流控制技术的翼身融合布局的客机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顶层参数设计方法具体为:设计翼载荷小于300kg/m2,使巡航设计升力系数减小到0.3左右,用动力补偿推重比。考虑到层流控制系统所用机翼前缘吸气装置的能量损耗,推重比设计需将这部分能量损失计算在内,该方法可以抑制大迎角对层流转捩的不利影响。
5.根据权利要求2一种基于层流控制技术的翼身融合布局的客机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机翼平面布局设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
机翼前缘后掠角不大于30°;机翼沿展向厚度均匀减小,使翼身高度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述的一种基于层流控制技术的翼身融合布局的客机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机翼平面布局设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
客舱段机翼展向宽度为机翼展长的35%,长度为当地机翼弦长的63%,采用超临界混合层流翼型;客舱段机翼分中部客舱段机翼(1)和外侧客舱机翼(2),中部客舱段机翼(1)弯度为0,外侧客舱机翼(1)翼型设计升力系数0.12,厚度变化0.16~0.15;
外侧机翼分为内侧机翼部分(3)和外侧机翼部分(4),内侧机翼部分(3)采用混合层流翼型,翼型设计升力系数0.33,厚度变化为0.15~0.13;侧机翼部分(4)采用自然层流翼型,翼型设计升力系数0.33,厚度变化为0.15~0.13,机翼前缘布置微尺度粗糙元矩阵(7)。
7.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一种基于层流控制技术的翼身融合布局的客机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层流控制设计方法具体为:
客舱段机翼和内侧机翼部分(3)前缘均匀布置吸气孔(6),前梁空间布置吸气装置(8);外侧机翼部分(4)采用细长外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一种基于层流控制技术的翼身融合布局的客机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操纵系统设计方法具体为:
小型V型尾翼(12)对称两个,是自然层流翼型,外倾38°;客舱段机翼后缘还设置有动力舵(14)与增升襟翼(15);内侧机翼部分(3)后缘设置襟副翼(11),外侧机翼部分(4)设置副翼(10)与阻力方向舵(9)。
9.根据权利要求8的一种基于层流控制技术的翼身融合布局的客机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动力系统设计方法具体为:
发动机(16)是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16);小V型尾翼(12)之间安装有3台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16),尾部中间一台,两侧动力舵(14)前方各一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576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防晒防撞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件及防自燃系统
- 下一篇:穿戴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