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云计算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56107.6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8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邱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民航凯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008 | 分类号: | H04L67/1008;H04L67/1023;H04L67/1029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辰智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2 | 代理人: | 秦华云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 负载 均衡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云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云计算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调度服务器获取各个云服务单元上报的负载信息,所述各个云服务单元中包含有多个子计算单元,所述负载信息为反应所述子计算单元资源占用情况的信息;步骤2:所述调度服务器确定所述各个云服务单元中的过载子计算单元,所述过载子计算单元为负载状态为过载的子计算单元。其通过对云服务单元之间和云服务单元内部的负载均衡,最大化利用了云服务资源,同时在进行单元间负载均衡和单元内负载均衡时,通过构建云服务资源网和资源网,进而在进行负载均衡时,能够建立最短路径,保证负载均衡的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云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云计算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负载平衡(Load balancing)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用来在多个计算机(计算机集群)、网络连接、CPU、磁盘驱动器或其他资源中分配负载,以达到最优化资源使用、最大化吞吐率、最小化响应时间、同时避免过载的目的。使用带有负载平衡的多个服务器组件,取代单一的组件,可以通过冗余提高可靠性。负载平衡服务通常是由专用软件和硬件来完成。主要作用是将大量作业合理地分摊到多个操作单元上进行执行,用于解决互联网架构中的高并发和高可用的问题。
传统负载均衡技术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将单个重负载任务分担到多个节点设备上做并行处理,结束后,再将结果汇总,返回给用户;另一方面,是将大量的并发访问或数据流量分担到多台节点设备上分别处理,以减少用户等待响应的时间。后者主要针对Web服务器、FTP服务器、企业关键应用服务器等网络应用。
专利号为CN2007100874176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负载均衡系统及多种业务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包括负载均衡器,负载均衡器连接有多个客户端,还连接有多个业务服务器,负载均衡器接收客户端的服务请求消息,并分析请求内容,之后根据每个服务器的负载信息,计算出一个可用的服务器,并将该服务器的信息发送给客户端;然后客户端与该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所述的多个服务器对外只公开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能够对TVOD/VOD业务、DRM业务、MCP业务、VASS业务、SMS业务等多种业务进行负载均衡,并能实时监控各个服务器的负载情况及其可用性,使负载能够均衡,让多种业务的服务器集群中的每台服务器发挥最大的效率
其虽然实现了针对服务器群的负载均衡,但其没有同时针对服务器内的计算资源进行负载均衡,尤其是在服务器本身资源较大,服务器内的计算单元较多的情况时,这种均衡,无法充分利用每个服务器的资源。
专利号为CN201210356783.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面向云计算的负载均衡系统及负载均衡方法。本发明使用双向通信的方式建立虚拟机与负载均衡服务器之间的负载探测方法与状态反馈方法,实现虚拟机状态的及时反馈和处理,通过增减应用服务器的数量实现应用的负载均衡。本发明针对一前端服务器多应用服务器的虚拟集群,通过增减应用服务器的数量实现应用的负载均衡效果;实现了云计算应用的弹性化;可以应用于云计算的负载均衡中。
其主要方案在于解决负载均衡过程中的负载探测方法与状态反馈方法,从而实现服务器之间的负载均衡,但其仍然未能解决云服务器本身计算单元较多的情况下,服务器自身的计算单元的负载均衡仍未能实现,未能充分利用服务器的资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云计算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其通过对云服务单元之间和云服务单元内部的负载均衡,最大化利用了云服务资源,同时在进行单元间负载均衡和单元内负载均衡时,通过构建云服务资源网和资源网,进而在进行负载均衡时,能够建立最短路径,保证负载均衡的效率更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云计算的负载均衡方法,所述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调度服务器获取各个云服务单元上报的负载信息,所述各个云服务单元中包含有多个子计算单元,所述负载信息为反应所述子计算单元资源占用情况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民航凯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民航凯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61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