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步检测六种霉菌毒素的试剂盒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56600.8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02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陈义强;金永鹏;刘颖;张婉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33/558;G01N33/543;G01N33/53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陈征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步 检测 霉菌 毒素 试剂盒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步检测六种霉菌毒素的试剂盒及其应用,本发明的试剂盒含有检测试纸条和检测试剂,所述检测试纸条有6条检测线和一条质控线,每条检测线上包被1种霉菌毒素抗原,所述检测试剂为与六种霉菌毒素标志物的单抗结合形成的六种纳米金复合物,六种霉菌毒素分别为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B1、T‑2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将待测样品加入检测试剂中,用检测试纸条测定,可用于玉米、小麦、配合饲料等样品中六种霉菌毒素的同步快速筛检,对各霉菌毒素的检测限均低于我国饲料卫生标准限量要求,同时该试纸条还具有检测成本低、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可适用于霉菌毒素的现场快速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体金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同步检测六种霉菌毒素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霉菌毒素是一类由产毒真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农作物中。由于霉菌毒素具有致癌性、肾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抑制和类雌激素作用等潜在的毒性作用,因此,可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目前霉菌毒素在农作物中的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全球每年约有25%的农作物遭受霉菌毒素的污染,约有2%的农作物因污染严重而失去营养和经济价值,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到数百亿美元。饲料原料主要来源于农作物,因此霉菌毒素是饲料中常见污染物之一。饲料中主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B1(AFB1)、赭曲霉毒素(OTA)、玉米赤霉烯酮(ZEA)、伏马毒素B1(FB1)、T-2毒素(T-2)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等,摄入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可引起畜禽摄食量减少、饲料转换率降低、免疫功能低下、生产和繁殖性能下降等症状,因而会严重降低畜禽的生产效率和经济回报。同时,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可导致其在动物源性食品如肉、蛋、奶中蓄积,从而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监控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水平对保障动物和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用于霉菌毒素检测的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仪器分析方法和免疫分析方法。仪器方法主要包括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液相色谱-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等,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常用于霉菌毒素的定量和确证分析,但是通常需要在实验室环境运行,并且需要昂贵的仪器和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同时在进行仪器分析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繁琐的前处理,通常需要数小时或数十小时才能完成。因此,仪器分析方法不适合于基层实验室和现场环境霉菌毒素的快速检测。
免疫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荧光光度法、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酶联免疫测定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由于其操作简便、快速、检测成本低和不需要昂贵仪器等特点,目前广泛用于霉菌毒素的筛查。但是,这些方法一次只能检测一种霉菌毒素,不能对多种霉菌毒素进行同步检测。饲料原料来源广泛,同一饲料样品中可能污染多种霉菌毒素,因此,研究开发霉菌毒素的多组分免疫分析方法可显著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为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监测提供更为有效的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检测六种霉菌毒素的试剂盒及其应用,用于快速、准确、灵敏地检测食品或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B1)、赭曲霉毒素(OTA)、玉米赤霉烯酮(ZEA)、T-2毒素(T-2)、伏马毒素(F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同步检测上述六种霉菌毒素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含有检测试纸条和检测试剂;所述检测试纸条为侧流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包括样品垫、硝酸纤维素膜、吸收垫和衬板;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设置6条检测线和1条质控线,每条检测线上包被1种抗原;所述检测试剂为所述六种霉菌毒素的单抗分别与纳米金结合的纳米金-抗体复合物的混合溶液。
本发明的试剂盒中,所述检测线上包被的抗原为六种霉菌毒素抗原分别与载体蛋白偶联的抗原,所述载体蛋白为BSA、OVA或KLH;所述质控线喷涂有羊抗鼠二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66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数据误检方法、视频会议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信息处理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