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够进行平稳升降的隧道施工用的起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57476.7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3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轩扬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7/06 | 分类号: | B66F7/06;B66F7/28;B62B3/02;B62B5/06;B25H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5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够 进行 平稳 升降 隧道 施工 起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进行平稳升降的隧道施工用的起重装置,属于隧道施工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上方设置有升降座,所述升降座和底盘的相对面均开设有第一滑行槽,且两个第一滑行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行座。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液压缸、第一滑行槽、第一滑行座、液压缸、连接外筒、连接内杆、第一支撑弹簧、副导轨以及主导轨等结构的互相配合下,可保证升降座在上升或下行过程中的平稳性,还可带动载物箱根据施工需要在水平线上进行平移,且载物箱在平移的过程中,底盘仍处于静止状态,因而便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升降座以及载物箱的稳定性,还可延长载物箱可移动线性距离,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进行平稳升降的隧道施工用的起重装置。
背景技术
新奥法是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开挖面的空间约束作用,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对围岩进行加固,约束围岩的松弛和变形,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指导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
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机械部件以及施工人员提升至高处进行施工,目前,现有的隧道施工用起重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将施工用机械部件以及施工人员提升至高出后,若要移动,则需要使整个起重设备进行移动,且一面隧道施工地面环境较为复杂,进而便会影响起重设备整体的平稳性能,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且不能对所需要使用的机械部件进行分类标记,严重影响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现阶段市场上亟需一种能够进行平稳升降的隧道施工用的起重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隧道施工用起重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将施工用机械部件以及施工人员提升至高出后,若要移动,则需要使整个起重设备进行移动,且一面隧道施工地面环境较为复杂,进而便会影响起重设备整体的平稳性能,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且不能对所需要使用的机械部件进行分类标记,严重影响施工人员工作效率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能够进行平稳升降的隧道施工用的起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进行平稳升降的隧道施工用的起重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上方设置有升降座,所述升降座和底盘的相对面均开设有第一滑行槽,且两个第一滑行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行座,且两个第一滑行座相对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座,且两个活动座通过两个第二销轴分别与第二支撑件的两个端部铰接,所述升降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导轨,并且升降座顶部对应主导轨的位置设置有副导轨,所述副导轨和主导轨相对面的边沿处通过合页铰接,所述主导轨背离副导轨的一面开设有第二滑行槽,所述第二滑行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行座,所述第二滑行座的表面卡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接有转接轴,所述转接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表面啮合有齿轮板,所述齿轮板位于第二滑行槽内侧壁所开设的齿板槽内,所述转接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电机机身通过减震座与载物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载物箱的底部滑动连接在主导轨的顶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盘和升降座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且两个固定座的表面通过两个第一销轴分别与第一支撑件的两个端部铰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交叉设置,且两个第一支撑件的相对面通过第三销轴铰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滑行座的侧端面通过液压缸与第一滑行槽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行槽侧视的截面形状为T字形结构,所述第一滑行座侧视的截面形状为T字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轩扬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温州轩扬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74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垃圾连续热解制炭装置与方法
- 下一篇:竹纤维化纤交织面料及织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