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氯代烃污染土结构演化的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58348.4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2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许丽萍;李韬;沈超;梁颖;吴育林;黄烨;奚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B09C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黄明凯 |
地址: | 20009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氯代烃 污染 结构 演化 修复 方法 | ||
1.一种基于氯代烃污染土结构演化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目标场地的污染类型,针对所述目标场地的污染土和未污染土进行结构演化特征试验;
(2)根据所述结构演化特征试验的结果确定污染土结构演化特征;
(3)根据所述污染土结构演化特征确定污染物对所述目标场地的影响程度及范围,以提出相应的修复方法,所述修复方法包括:
a.当污染物在土层的第②层、③层中的一层或两层中时,且污染土结构演化特征为土颗粒出现聚集现象、团粒间孔隙变大、孔隙度增加以及渗透系数增加时,所述修复方法为:查明实际污染深度,阻止污染物进一步下迁,并采用多相抽提方法或热脱附方法去除土层中的高浓度污染物;
b.当污染物在土层的第④层中时,且污染土结构演化特征为土颗粒聚集现象以及团粒间空隙变化在1-5%时,所述修复方法为:在土层的第④层深度范围内采用抽提管井方法或热脱附方法去除第④层内的高浓度污染物;
c.当污染物在土层的第⑤层中时,且污染土结构演化特征为土颗粒存在聚集现象、团粒间空隙增加1-4%之间时,所述修复方法为:将土层的第⑤层内的污染区域周边和表层进行隔离,利用污自然衰减方法降低污染物浓度,所述自然衰减方法包括污染物与土壤发生的吸附-解吸、化学反应和生物降解;
其中:
土层的第②层为粉质黏土;
土层的第③层为淤泥质粉质黏土;
土层的第④层为淤泥质黏土;
土层的第⑤层由自上而下分布的第⑤1-1层和第⑤1-3层组成,第⑤1-1层为黏土,第⑤1-3层为粉质黏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氯代烃污染土结构演化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演化特征试验为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试验、渗透试验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氯代烃污染土结构演化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土结构演化特征包括土壤颗粒团聚情况、孔隙率、体积密度、表观密度、渗透系数、孔径分布、总孔体积、总孔比表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834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