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5G网络的自动灭火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58473.5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1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世华 |
主分类号: | A62C27/00 | 分类号: | A62C27/00;A62C31/03;A62C31/28;A62C3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黄珍丽 |
地址: | 242600 安徽省宣***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网络 自动 灭火 机器人 | ||
本发明涉及智能灭火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5G网络的自动灭火机器人,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分别安装有灭火器主体、储水箱和外筒体,外筒体内安装有转动盘,外筒体内还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动盘旋转的旋转电机,转动盘的上侧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铰接设有灭火喷筒,灭火喷筒的下侧还铰接设有第二伸缩缸,第二伸缩缸的另一端铰接于转动盘上,灭火喷筒的内侧设有灭火剂排出通道,灭火喷筒的外侧设有环形水腔,灭火器主体顶部的按压喷出组件通过灭火软管与灭火喷筒的灭火剂排出通道连通,储水箱内底部的水泵依次通过硬水管和输水软管与灭火喷筒的环形水腔连通。本发明可选择通过灭火剂或喷水进行灭火,且灭火范围大、效果好,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灭火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5G网络的自动灭火机器人。
背景技术
近些年,由火灾直接导致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日益增加,特别是家庭火灾事故频发,目前的家居消防灭火主要是依靠手持式灭火器,一般需要人手操作才可以进行,较为不便。灭火机器人,主要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加以红外火焰传感,电机驱动,红外传感电路、地面灰度传感电路为辅助,达到自动灭火的目的。
现有的灭火机器人,结构设置不合理,无法选择通过灭火剂或喷水进行灭火,且灭火范围小、效果差。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基于5G网络的自动灭火机器人,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5G网络的自动灭火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5G网络的自动灭火机器人,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下侧一端安装有驱动轮,底盘上安装有用于驱动驱动轮转动的电机,底盘的下侧另一端中部安装有转向电机,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下端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盘上分别安装有灭火器主体、储水箱和外筒体,所述外筒体内转动安装有转动盘,外筒体内的底盘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动盘旋转的旋转电机,所述转动盘的上侧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铰接设有灭火喷筒,灭火喷筒的下侧还铰接设有第二伸缩缸,第二伸缩缸的另一端铰接于转动盘上,所述灭火喷筒的内侧设有灭火剂排出通道,灭火喷筒的外侧设有环形水腔,灭火喷筒的端部周向分布开设有多个与环形水腔连通的排水孔,所述灭火器主体的顶部设有按压喷出组件,按压喷出组件通过联动板与第一伸缩缸连接,第一伸缩缸固定于灭火器主体的顶部,按压喷出组件的上端通过灭火软管与灭火喷筒的灭火剂排出通道连通,所述储水箱内底部安装有水泵,水泵依次通过硬水管和输水软管与灭火喷筒的环形水腔连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轮于底盘的一端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且驱动轮和万向轮的下端面齐平。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筒体为圆柱形筒体结构,且所述外筒体设于靠近万向轮的一端,所述外筒体的内侧上部开设有与转动盘相配合转动连接的环形凹槽;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盘的下侧中间连接固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灭火喷筒呈锥形结构,灭火喷筒内侧开设的灭火剂排出通道呈锥形,且所述灭火软管与灭火剂排出通道的小端连通,所述灭火剂排出通道的内壁上还设有螺旋槽;所述输水软管与环形水腔的小端连通,排水孔于灭火喷筒的大端周向均匀分布设置有若干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水箱的顶部还设有加水口;所述硬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水泵的出水口上,硬水管从储水箱的侧壁上部伸出,且所述硬水管与储水箱的侧壁密封固定连接,硬水管的另一端与输水软管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杆上还安装有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包括有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距离探测器和火焰感应器;所述外筒体远离储水箱的一侧还安装有激光雷达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世华,未经张世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84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