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杆承接件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0393.3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3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菅云凯;王兆坤;张东明;刘霞;张建刚;黄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铁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5/00 | 分类号: | E04G25/00;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秦月贞 |
地址: | 10004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接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杆承接件及其制造方法,包括竖直设置的矩形钢管,所述矩形钢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方形承接板和U形承接板,所述方形承接板的上方连接有上套管,所述U形承接板的下方连接有下套管。本发明利用支撑架的纵向立杆安全接高的原理,代替将横梁直接放置横杆连接盘上的方式,解决横梁无法或难以与支撑架立杆连接的问题,提高施工的效率和优化横梁与支撑架立杆连接的方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具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立杆承接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针对建筑结构梁底支撑采用的托梁与支撑架连接方式都比较统一,盘扣支撑架和轮扣支撑架均以轮盘为支撑用螺栓将托梁抱在支撑架立杆上,但是稳定性和安全都不是很高,或者在支撑架立杆上进行孔,与横梁进行连接,但是施工难度较高,而且每次周转的时候都需要找杆,或者进行二次打孔,严重的拖延了施工速度,并且在打孔的时候属于高空作业,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工具式立杆承接件是通过以承插的方式与支撑架立杆进行拼接,利用销轴进行紧固形成整体,通过螺栓将托梁固定在立杆承接件上,形成完整的架体组成,不论是安装还是拆除都可以整体进行移动,并且在受力的情况下,可以更有效的工作,对力的传递更完整,而且独特的设计满足各种体系支撑架的使用,到达安全性高、拼装便捷和通用性高的目的。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立杆承接件及其制造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立杆承接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矩形钢管,所述矩形钢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方形承接板和U形承接板,所述方形承接板的上方连接有上套管,所述U形承接板的下方连接有下套管。
进一步的,所述上套管、所述方形承接板、所述矩形钢管、所述U形承接板和所述下套管的中心线均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上套管、所述矩形钢管和所述下套管上均设置有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套管、所述方形承接板、所述矩形钢管、所述U形承接板和所述下套管的表面均设有防腐层。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钢管与所述方形承接板和所述U形承接板均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承接板与所述上套管焊接连接,所述U形承接板与所述下套管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套管与所述下套管的直径不同。
一种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立杆承接件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S1按照所需的尺寸,切割上套管、下套管和矩形钢管;
S2对切割好的上套管、下套管和矩形钢管进行冲孔;
S3用激光仿形切割完成上下承接板的切割;
S4上承接板作为方形承接,对下承接板进行冷弯,做出U形承接板;
S5将加工好的五部分构件进行焊接,保证同心同轴;
S6将焊接好的承接件进行打磨,并进行镀锌或喷漆,做好防锈等工作,完成立杆承接件的加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支撑架的纵向立杆安全接高的原理,代替将横梁直接放置横杆连接盘上的方式,解决横梁无法或难以与支撑架立杆连接的问题,提高施工的效率和优化横梁与支撑架立杆连接的方式。
2、立杆承接件采用承插的方式将支撑杆的上、下两部分进行连接,并利用销轴将支撑杆上下两部分进行限位。
3、立杆承接件腹管上的预留孔洞,利用螺栓将横梁和支撑杆进行有效的连接,横梁起到支撑架的横杆作用,同时横梁和支撑杆构成一个整体支撑架体,支撑架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铁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铁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03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