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耳蜗电极植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60464.X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58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于洪健;杜志江;黄子熠;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N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3 | 代理人: | 张广宇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蜗 电极 植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耳蜗电极植入器,包括:本体,本体用于设置耳蜗电极;第一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设置在本体上且用于对耳蜗电极的一端进行夹持;第二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沿耳蜗电极的延伸方向滑动连接于本体且用于对耳蜗电极的另一端进行夹持;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置在本体上且用于驱动第二夹持装置。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驱动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可以将耳蜗电极的一次性植入过程转化为由多次少量进给组合形成的植入过程,由此可以便于对耳蜗电极的植入长度进行控制。同时,通过每次进行少量进给,可以对耳蜗电极植入到人体的部位进行大致的判断,由此可以将耳蜗电极准确地植入到指定位置,避免了耳蜗电极一次性植入引发的耳蜗受损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耳蜗电极植入器。
背景技术
对于神经性聋患者而言,病症使得该类患者借助助听器恢复听力的效果难以显现,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是针对该人群最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方法之一。传统手动植入人工耳蜗电极的过程中,外科医生仅能凭借经验来确定电极阵列的位置,很难达到解剖学上的最佳植入位置。同时,有研究指出,因为植入位置出错,可能会对患者耳蜗造成创伤,例如对耳蜗内结构的损伤可能会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导致细胞凋亡或纤维化,进而使得患者彻底丧失残余听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耳蜗电极准确地植入到人体内以防止耳蜗损伤。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耳蜗电极植入器,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用于设置耳蜗电极;
第一夹持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且用于对所述耳蜗电极的一端进行夹持;
第二夹持装置,所述第二夹持装置沿所述耳蜗电极的延伸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本体且用于对所述耳蜗电极的另一端进行夹持;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装置。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且用于设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
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所述固定块沿水平方向柔性连接且用于设置所述第二夹持装置;
第一压电堆叠,所述第一压电堆叠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移动块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块。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
第一位移放大机构,所述第一位移放大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块上;
第二压电堆叠,所述第二压电堆叠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移放大机构上且与所述第一位移放大机构的输入端连接;
第一夹头,所述第一夹头与所述第一位移放大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且用于对所述耳蜗电极的一端进行夹持;
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包括:
第二位移放大机构,所述第二位移放大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块上;
第三压电堆叠,所述第三压电堆叠设置在所述第二位移放大机构上且与所述第二位移放大机构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夹头,所述第二夹头与所述第二位移放大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且用于对所述耳蜗电极的另一端进行夹持。
可选地,所述本体包括:主体支架,所述主体支架设置在所述固定块的外周侧且用于容纳所述驱动装置。
可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数据接口,所述数据接口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电堆叠、所述第二压电堆叠以及所述第三压电堆叠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上且用于对所述耳蜗电极进行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04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