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厚含水回填土层中的立井井颈段井壁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0987.4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3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董亚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马钢罗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5/11 | 分类号: | E21D5/11;E21D5/12;E21D20/02;E21D2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王亚军 |
地址: | 231562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水 回填 土层 中的 立井 井颈段 井壁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厚含水回填土层中的立井井颈段井壁结构,包括设置在厚含水回填土层中的井筒,井筒荒径(3)内开挖岩层,井筒净径(2)与井筒荒径(3)之间设有井壁(6),其特征在于:以井筒中心(1)为圆心,沿井筒荒径(3)外围设有一圈灌注桩(8),相邻两个灌注桩(8)之间设有注浆孔(9),灌注桩(8)顶部设有冠梁(7),井筒荒径(3)与井壁(6)之间设有锚网喷支护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厚含水回填土层中的立井井颈段井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沿井筒荒径(3)外围0.5m处设有一圈灌注桩(8),灌注桩(8)的直径不小于800mm,相邻两个灌注桩(8)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0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厚含水回填土层中的立井井颈段井壁结构,其特征在于:灌注桩(8)由钻机从地面垂直而下钻灌注桩孔,灌注桩孔内下放钢筋笼,再向钢筋笼内浇注灌注桩混凝土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厚含水回填土层中的立井井颈段井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网喷支护装置包括设置在灌注桩(8)内的锚杆孔,锚杆孔内设有锚固剂,锚杆(11)的一端穿过井筒荒径(3)所在圆面上的钢筋网片(12)锚入锚杆孔内,锚杆(11)的另一端设有对钢筋网片(12)压紧固定的托盘,随后向钢筋网片(12)上喷射混凝土(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厚含水回填土层中的立井井颈段井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片(12)直径不小于6.5mm、钢筋网片(12)中的网格间距不大于100mm×100mm;混凝土(13)标号不小于C20、厚度不小于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厚含水回填土层中的立井井颈段井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注浆孔(9)由钻机从地面垂直而下钻成,且注浆孔(9)的深度大于灌注桩孔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厚含水回填土层中的立井井颈段井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注浆孔(9)位于地表以下0~5m范围内的内部设有孔口管,通过孔口管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在注浆孔(9)位于地表以下5~15m范围内的内部设有注浆花管,通过注浆花管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厚含水回填土层中的立井井颈段井壁结构,其特征在于:井壁(6)为厚度不小于600mm、标号不小于C30的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内部布置双层钢筋,受力筋直径不小于20mm,沿井筒周边布置,间距300mm;分部筋直径不小于20mm,沿井筒中心线方向布置,间距300mm。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厚含水回填土层中的立井井颈段井壁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设计坐标在地表标定出井筒中心点,根据井筒中心点和设计的井筒净直径和支护厚度标定出井筒净径(2)和井筒荒径(3);
S2:沿井筒荒径(3)外围施工一圈灌注桩孔,孔内浇注灌注桩混凝土形成灌注桩(8);
S3:在相邻两个灌注桩(8)之间设置注浆孔(9),并且向注浆孔(9)内注浆,将灌注桩(8)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环形的墙连桩(10);
S4:在灌注桩(8)的顶部施工冠梁(7);
S5:在井筒设计的井筒荒径(3)范围内自上而下开凿井筒,同时在灌注桩(8)上开设锚杆孔,将锚固剂放置在锚杆孔内,锚杆(11)穿过井筒荒径(3)所在圆面上的钢筋网片(12)进入到锚杆孔内,随后向钢筋网片(12)上喷射混凝土(13);
S6:自下而上连续浇注厚度不小于600mm的钢筋混凝土形成井壁(6);
S7:重复步骤S5和S6自上而下逐次开挖井筒、在灌注桩(8)内固定锚杆(11)同时向钢筋网片(12)上喷射混凝土(13)、浇注井壁钢筋混凝土,直至井颈底部;
S8:从井颈底部自下而上连续浇注井颈壁钢筋混凝土,直至井口地表;
S9:拆除施工装置,施工结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厚含水回填土层中的立井井颈段井壁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如下操作:
S311:从地表垂直向下钻注浆孔(9),钻至地表以下10~15m时,向注浆孔(9)内设有孔口管,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固管;
S312:注浆结束24小时后用钻头进行复钻,钻至步骤S311中注浆孔(9)的终止位置停止钻进,进行压水试验检查注浆效果;若注浆效果不理想则进行二次注浆、复钻与水压试验直至无漏水现象;
S313:无漏水现象后钻进至注浆孔(9)深20m进行压水试验,检验10~20m段底层裂隙及含水情况,判断该段是否需要注浆;
S314:每10m为一段,反复注浆、压水试验至超过灌注桩孔深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马钢罗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马钢罗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098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