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粗骨料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61224.1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8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陈露一;张志豪;郑丽;于德伟;黄有强;蔡昱;韦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桥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C04B28/04;C04B28/06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马丽娜 |
地址: | 43005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料 超高 性能 纤维 增强 混凝土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含粗骨料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原材料固体组分水泥、石英砂、钢纤维、掺和料以及粗骨料类型;
选取混凝土的两个性能指标S和P,确定影响S和P的两个关键因素,利用两因素两水平的中心组合点试验设计方法设计多个实验组;
将各实验组的两个关键因素代入颗粒紧密堆积理论模型方程,得到多组初始配合比;
按不同初始配合比制备混凝土,并测试性能指标S和P;分别建立S和P与两个关键因素的多项式回归方程;
对两个多项式回归方程联合求解,得到两个关键因素的优选值;
将两个关键因素的优选值代入颗粒紧密堆积理论模型方程,确定原材料中各固体组分的比例为基本配合比;
在基本配合比条件下,添加不同量的黏度改性材料,制备不同黏度的混凝土;
分别向不同黏度的混凝土中加入固定量的钢纤维,测试混凝土的性能指标S和P;根据测试结果优选出S和P均满足性能要求的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粗骨料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组分中,水泥为强度等级在42.5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硫铝酸盐水泥;石英砂为20~70目连续级配的石英砂,其二氧化硅含量≥90%;钢纤维为抗拉强度≥1900MPa的镀铜钢纤维;掺和料包括硅灰、微珠、偏高岭土以及矿粉;粗骨料为玄武岩骨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粗骨料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紧密堆积理论模型方程为:
其中,Di代表颗粒的粒径;P(Di)代表小于Di的颗粒累积分数(%);Dmax代表颗粒的最大粒径;Dmin代表颗粒的最小粒径;q代表紧密堆积系数;i为自然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粗骨料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指标S为初始流动度或弹性模量,所述性能指标P为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或抗拉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粗骨料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影响性能指标S和P的关键因素为堆积系数q和粗骨料最大粒径D。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粗骨料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项式回归方程为二阶多项式模型,二阶多项式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Y代表性能目标值,β0、βi、βii依次为偏移项、线性偏移以及二阶偏移系数,βij代表交互作用的系数,xi、xj均代表各因素水平值,i、j、k均为自然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粗骨料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度改性材料包括增黏成分和降黏成分,所述增黏成分为偏高岭土,所述降黏成分为降黏外加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粗骨料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本配合比条件下,添加不同量的黏度改性材料,制备黏度范围为30~60Pa·s的混凝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粗骨料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向不同黏度的混凝土中加入体积掺量为2%的钢纤维,测试混凝土的性能指标S和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桥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桥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122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