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水机组和补气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62064.2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9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任艳君;王锡元;吉磊;邵存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49/02;F25B4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龚家骅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水机组 补气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水机组和补气控制方法,该冷水机组的控制器被配置为:若检测压缩机启动指令,启动所述压缩机并基于预设初始开度确定所述补气调节阀的目标开度;若检测到所述压缩机的预设报警信号或所述压缩机进入预设稳定状态,根据所述压缩机的频率负荷和所述压缩机的导叶开度确定所述目标开度;其中,所述频率负荷为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与满负荷频率的比值,从而既避免了传统的补气不调节引起的经济器带液及部分负荷补气不起作用的现象,又避免了板式换热器以补气过热度控制补气量所引起的补气性能的衰减现象,提高了压缩机的效率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冷水机组控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冷水机组和补气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带经济器的中间补气控制方案,目前的研究文献中大多只给出容积型压缩机的定性分析,且只是给出满载工况下补气对机组性能的影响分析,给出存在最优补气压力及最优补气量的定性结论,并未针对速度型离心机给出满载及部分负荷下的补气控制的具体方案,也有的文献简单采用Pm=√Pc×Pe(Pm为中间压力,Pc为冷凝压力,Pe为蒸发压力)计算最佳中间压力及中间温度,但在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最优补气压力是随着工况及运行的阶段变化而不断改变的,简单按上述公式进行补气控制,并不能使机组在所有工况下具备最佳性能,尤其是在部分负荷运行时并未起到应有的补气作用,且由于补气压力选择不合理易造成补气带液或性能下降等不利影响。
另外,目前大多数厂家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补气管路未增加任何阀门,补气不进行任何调节的方案,该方案在压缩机初始启动过程中,由于尚未建立正常的运行压差,而补气开度过大,极易造成闪发罐式经济器瞬间负压而被冷媒灌满,造成补气带液,对压缩机造成不可逆损伤。
目前磁悬浮市场中应用较多的一种补气控制方案,即经济器采用板式换热器,通过控制板式换热器冷媒气态出口的补气过热度来控制进入板式经济器的冷媒供液量,此种方案,只是针对进入板式经济器的供液量,而并非从压缩机补气量的角度出发,且由于该方案采用补气过热度进行控制,因而补气过热度都选择较大在8-10℃之间,但根据双级压缩补气增焓原理,补气过热度越大,对压缩机补气的效果越差,不能充分发挥补气对压缩机的性能优势。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压缩机效率和稳定性的冷水机组,是目前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水机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冷水机组补气效果差,机组稳定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该冷水机组包括:
压缩机,为双级离心式,用于将低温低压冷媒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并排至冷凝器;
冷凝器,用于将高温高压冷媒气体进行冷凝并通过第一节流阀降压后排至经济器;
经济器,为闪发罐式,用于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将分离出的气体经补气管路与压缩机的低压级排气汇合后进入压缩机的高压级,将分离出的液体经所述第二节流阀排至蒸发器;
蒸发器,用于将低温低压的冷媒进行蒸发以降低冷冻水的温度,并将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送入压缩机;
所述补气管路上设置有补气调节阀,冷水机组的控制器被配置为:
若检测压缩机启动指令,启动所述压缩机并基于预设初始开度确定所述补气调节阀的目标开度;
若检测到所述压缩机的预设报警信号或所述压缩机进入预设稳定状态,根据所述压缩机的频率负荷和所述压缩机的导叶开度确定所述目标开度;
其中,所述频率负荷为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与满负荷频率的比值。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若检测到停机指令,根据所述频率负荷控制所述目标开度,并停止所述压缩机。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20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