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夹紧装置及缝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62345.8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32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汤麟;李安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郎志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紧 装置 缝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紧装置和缝合装置。本发明的夹紧装置包括鞘管组件和夹紧组件,鞘管组件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套设于内管的外部并可相对内管轴向移动,夹紧组件与内管的远端相连或所述夹紧组件设置在所述内管的靠近远端的位置处,夹紧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紧单元和第二夹紧单元,第一夹紧单元和第二夹紧单元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大小可进行调节。根据本发明的缝合装置,能够有效地完成对继发隔或原发隔的夹紧过程,方便进行后续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紧装置及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卵圆孔是心脏房间隔胚胎时期的一个生理性通道。胎儿没有肺循环,来自脐带的含氧血从胎儿右心房经过卵圆孔流入到左心房。出生后,随着肺循环的建立,左心房压力增加,继发隔和原发隔相互靠近、粘连融合,逐渐形成永久性房间隔。但仍有部分人群未融合,则形成卵圆孔未闭(PFO)。
在大部分情况下,人体心脏左心房的压力是大于右心房的,PFO处于闭合状态。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PFO通道可以被推开,使得左右心房之间形成通路。来自静脉系统中的栓子,可能通过PFO通道进入体循环系统,若脑动脉系统发生栓塞,则表现为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卵圆孔未闭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为经导管植入封堵器。封堵器通常包含有两个盘状结构(称为盘面)和一个连接两个盘面的细腰,其材料为超弹性金属材料,例如:镍钛合金。封堵器可以压缩成细长条形态,经输送导管,从体外沿血管路径输送到房间隔位置。输送到指定位置以后,封堵器从输送导管中释放出来,恢复其原始的两盘一腰的形态。两个盘面分别贴紧左右心房侧,腰部置于PFO通道内,从而使得继发隔与原发隔相互靠近、融合。封堵器植入以后,内皮将整个封堵器逐渐包裹起来,实现PFO的关闭,随即封堵器失去了作用。由于封堵器的腰部置于PFO通道内,导致继发隔与原发隔之间无法完全贴合。在内皮爬覆的过程中,封堵器两盘面会随着心脏跳动产生往复运动,导致磨损房间隔周边的组织形成穿孔,房室传导阻滞等问题。封堵器一般由金属框架和高分子材料(例如:PTFE)阻流膜组成。完全爬覆后失去作用的封堵器,会永久残留在人体心脏房间隔组织内。这些残留的材料,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例如,金属过敏反应等。同时一些介入治疗技术,例如:肺静脉消融,左心耳封堵术,二尖瓣膜介入置换/修复等,需要穿刺房间隔组织建立到达左心房的通道。永久残留的金属封堵器将会阻碍上述通道的建立。而采用缝合技术对继发隔与原发隔进行缝合时,继发隔与原发隔之间容易发生相对滑动,不易定位,从而导致缝合后的错位,进而影响缝合精度和患者的恢复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在对继发隔与原发隔进行一些操作时,例如穿刺或缝合过程中,具有难以定位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
鞘管组件,所述鞘管组件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部并可相对所述内管轴向移动;
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与所述内管的远端相连或所述夹紧组件设置在所述内管的靠近远端的位置处,所述夹紧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紧单元和第二夹紧单元,所述第一夹紧单元和所述第二夹紧单元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大小可进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23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