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线圈部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3109.8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3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高井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F17/00 | 分类号: | H01F17/00;H01F27/28;H01F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金世煜;李书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叠 线圈 部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线圈部件,包括绝缘体部、埋设于上述绝缘体部且多个线圈导体层电连接而成的线圈、以及设置于上述绝缘体部的表面且与上述线圈电连接的外部电极。在所述线圈导体层的一个主面与所述绝缘体部的边界设置有空隙部,所述线圈导体层的至少一个包括引出部和卷线部,利用该引出部,该线圈导体层与外部电极连接,从层叠方向俯视层叠线圈部件时,所述引出部的空隙部的、连接有该引出部的外部电极侧的一端,与和引出部沿层叠方向邻接的线圈导体层的空隙部的所述外部电极侧的一端相比,位于更靠所述外部电极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层叠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层叠线圈部件,例如已知有具备单元体和设置于该单元体内的线圈的层叠线圈部件(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层叠线圈部件通过如下制造方法进行制造:在构成单元体的磁性体层上,形成厚度30μm左右的线圈导体层,进一步在上述磁性体层上形成高低差吸收用的其它的磁性体层,形成线圈导体印刷片,将上述片压接多片,得到未烧制层叠体,对其进行烧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470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由于近年来的电子设备的大电流化的趋势,对层叠线圈部件要求直流电阻低。为了降低直流电阻,为了增大一般构成线圈的导体的截面,要求变厚厚度。在该情况下,用于连接线圈导体层和外部电极的引出部的厚度也变厚,应力变大,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增大。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导体层厚且不易产生裂缝的层叠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公开包括以下的方式。
一种层叠线圈部件,包括:
绝缘体部;
线圈,埋设于所述绝缘体部,多个线圈导体层电连接而成;
外部电极,设置于所述绝缘体部的表面,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并且,在所述线圈导体层的一个主面与所述绝缘体部的边界,设置有空隙部,
所述线圈导体层的至少一个包含所述引出部和卷线部,利用该引出部,该线圈导体层与外部电极连接,
从层叠方向俯视层叠线圈部件时,所述引出部的空隙部的、该引出部所连接的外部电极侧的一端,与和引出部沿层叠方向邻接的线圈导体层的空隙部的所述外部电极侧的一端相比,位于更靠所述外部电极侧。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层叠线圈部件,其中,所述引出部的空隙部的一端与沿所述层叠方向邻接的线圈导体层的空隙部的一端之间的距离是50μm~150μm。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层叠线圈部件,其中,所述线圈导体层的卷线部的厚度是25μm~50μm。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线圈部件,其中,所述引出部具有厚壁部和薄壁部,所述厚壁部位于该引出部所连接的所述外部电极侧。
[5]根据上述[4]所述的层叠线圈部件,其中,相对于所述薄壁部的厚度的所述厚壁部的厚度之比是1.05~2.00。
[6]根据上述[4]或[5]所述的层叠线圈部件,其中,所述薄壁部的厚度是15μm~45μm。
发明效果
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线圈导体层厚且不易产生裂缝的层叠线圈部件。即,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可用于大电流的用途的信赖性高的层叠线圈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公开的层叠线圈部件1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层叠线圈部件1的沿x-x的剖面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31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