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层通风玻璃幕墙防结露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63112.X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8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周晋;金秋悦;周宁玲;黄子行;袁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王娟 |
地址: | 41001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通风 玻璃 幕墙 防结露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通风玻璃幕墙防结露控制方法及系统,根据室内外的温度和湿度,对空气流道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进行自动控制,达到防结露的作用。本发明所提出的双层通风玻璃幕墙防结露控制方法,能有效防止双层通风玻璃幕墙结露,并使能源最大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围护结构防结露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滑雪场双层通风玻璃幕墙防结露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结露控制方法都是针对于单层玻璃幕墙,通过沿墙铺设散热器或热风采暖、降低室内的相对湿度、提高室内温度等方式,这种防结露方式对室内空气状态及舒适度有较大影响。双层通风玻璃幕墙目前具有广泛的应用,而幕墙结露则会严重影响室内人员观景效果。当玻璃外表层温度低于此时室外状态点对应的露点温度时,空气流道外侧结露;当空气流道内水蒸气分压力高于内层玻璃外表面温度所对应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时,空气流道内侧结露。因此在高湿地区的夏天,双层通风玻璃幕墙极易结露,严重影响了观景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双层通风玻璃幕墙防结露控制方法及系统,防结露的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通风玻璃幕墙防结露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连续监测内层玻璃与外层玻璃之间形成的空气流道内的温度Ti和相对湿度Hi;连续监测空气流道的内层玻璃外表面温度Tc;连续监测空气流道的外层玻璃外表面温度Tb;连续监测外界环境温度Ta和相对湿度Ha;连续监测空气处理装置出风口温度Ts;
2)计算当前状态下内层玻璃外表面温度对应的饱和水蒸气压力Pc;由Ta,Ha计算出当前环境下的结露点温度Td;由Ti、Hi计算出当前状态下空气流道内的水蒸气分压力Pi;
3)根据Pc-Pi与最小开启压差设定值SD3的大小关系、Pc-Pi与最大开启压差设定值SD4的大小关系,以及Tb-Td与最小开启温差设定值SD1的关系、Tb-Td与最大开启温差设定值SD2的关系,调整阀门和空气处理装置的开关状态。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预判结露趋势,在幕墙尚未结露时,调整空气流道内空气状态,使空气流道内空气温度处于不易使幕墙结露的状态点。
步骤3)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
3a)进行如下判断:
当内层玻璃外表面温度对应的饱和水蒸气压力Pc和空气流道内的水蒸气分压力Pi的差值Pc-Pi不小于最小开启压差设定值SD3时:
a)若当前状态下测得外层玻璃外表面温度Tb与外界露点温度Td的差值Tb-Td大于最小开启温差设定值SD1,进入步骤3b);
b)若当前状态下测得外层玻璃外表面温度Tb与外界露点温度Td的差值Tb-Td不大于最小开启温差设定值SD1时,空气处理装置开始加热,加热至空气处理装置出风口温度Ts大于外界露点温度Td与温度设定值Tm之和Td+Tm后,空气处理装置开始送风;判断当前状态下测得外层玻璃外表面温度Tb与外界露点温度Td的差值Tb-Td是否大于最大关闭温差SD2:若Tb-Td大于SD2,进入步骤3b);若Tb-Td不大于SD2,重复b),直至Tb-Td大于SD2;
当内层玻璃外表面温度所对应的饱和水蒸气压力Pc和空气流道内的水蒸气分压力Pi的差值Pc-Pi小于最小开启压差设定值SD3时:
判断当前状态下测得的外层玻璃外表面温度Tb与外界露点温度Td的差值Tb-Td是否大于最小开启温差设定值SD1:
①若当前状态下测得的外层玻璃外表面温度Tb与外界露点温度Td的差值Tb-Td不大于最小开启温差设定值SD1,则开始除湿和加热,加热至空气处理装置出风口温度Ts大于外界露点温度Td与温度设定值Tm之和Td+Tm后,开始送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31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