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热管检查探头传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3181.0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9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高厚秀;陈胜宇;廖述圣;聂炜超;杨帆;韩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90 | 分类号: | G01N27/90;G01N27/9093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孙成林;王洁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热 检查 探头 传送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热管检查探头传送系统,包括真空发生器,所述的真空发生器与过滤器连接,过滤器通过第一截止阀与真空接口连接,真空接口与减阻腔连通,减阻腔与气密圈接口相通,气密圈接口与截止阀连接,截止阀与第三压力表连接,第三压力表与第二压力比例阀连接,减阻腔与探头门连接,减阻腔与压力接口相通,压力接口与第二截止阀连接,第二截止阀与第二压力表连接,第二压力表与第一压力比例阀连接,减阻腔与推拔器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使涡流探头以较小的阻力通过传热管,检查系统使用流体驱动探头的方式实现减小阻力功能,从而增加检查效率,增加探头寿命,减小操作人员受辐射剂量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及类似设备的无损检测,具体涉及一种传热管检查探头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核电站具有种类繁多的热交换器和承压设备,这些设备在投入运行前及正式运行后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无损检测。由于核工业的自身特点,这些设备或处于放射性条件下运行,或承受高温高压(拉力)且波动较为频繁,因此其检测周期较其它行业频繁。同时为了避免放射性泄漏所带来的后果,其检查技术、检查规范和其它相关要求也更加严格。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一般采用涡流检测系统进行检查。涡流检测系统按功能分成几个分系统,每个功能分系统有较强的独立性,可以根据需要单独使用;也可以通过局域网与其他功能分系统连接组成完整的检测系统,并通过网络和软件接口实现各功能分系统的通讯。涡流检测系统主要分为信号系统:采集涡流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探头定位系统:实现探头对采集对象定位;探头推拔系统:实现探头在传热管中运动;涡流检验探头系统:实现探头与传热管的密封,集成传输系统:在电脑及各功能系统间实现各种控制信号、数据的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热管检查探头传送系统,使涡流探头以较小的阻力通过传热管,检查系统使用流体驱动探头的方式实现减小阻力功能,从而增加检查效率,增加探头寿命,减小操作人员受辐射剂量水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传热管检查探头传送系统,包括真空发生器,所述的真空发生器与过滤器连接,过滤器通过第一截止阀与真空接口连接,真空接口与减阻腔连通,减阻腔与气密圈接口相通,气密圈接口与截止阀连接,截止阀与第三压力表连接,第三压力表与第二压力比例阀连接,减阻腔与探头门连接,减阻腔与压力接口相通,压力接口与第二截止阀连接,第二截止阀与第二压力表连接,第二压力表与第一压力比例阀连接,减阻腔与推拔器连接。
所述的第一压力比例阀、第二压力比例阀和真空发生器与气源总入口连接。
所述的真空发生器与过滤器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表。
所述的探头门包括上接头,气缸缸体,活塞,导管接头,下降气口和上升气口,气缸缸体的上端与上接头连接,气缸缸体的下端与活塞连接,活塞与导管接头连接,气缸缸体的侧端连接有下降气口和上升气口。
所述的推拔器与筒状的腔体的底部的下盖连接,腔体具有上盖,腔体的侧壁面开有真空接口,压力接口和气密圈接口,腔体内部设置有回收引导器,气密与气密圈接口连接,导管穿过上盖与探头门连接,探头设置在导管内。
所述的回收引导器内包括套在导管外部的螺旋器,回收引导器下部与真空接口相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设置了具有升降动作的探头门,使其能够与管板实现密封,保证推送和回收的压缩气体不被漏气导致压力下降。基于流体减阻的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检查装置将可以增加探头对U型传热管的通过性,提高检查效率。由于通过压缩气体往传热管里吹气,可以起到干燥传热管的作用,因此涡流检查前可以减少传热管烘干的时间。通过阀的控制,减阻腔既可以实现辅助推送探头,又可以实现真空吸附探头。减阻腔可以模块化更换,当减阻腔里粉尘过多导致辐射剂量过多时,可以进行更换。通过粉尘过滤器,可以有效收集传热管内的辐射粉尘,从而有效降低SAS内的辐射粉尘量,能有效控制操作人员的受辐射剂量。回收引导器在真空的吸附下,残留液体或粉尘会顺着管壁和导线壁,经过回收引导器盘旋,流入真空管,在导管外用过滤器的形式进行回收处理。这种结构回收更为彻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核动力运行研究所,未经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核动力运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31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