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互联投屏方法、装置及交互平板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3600.0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97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莫梓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4363 | 分类号: | H04N21/4363;H04N21/436;H04N21/472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潘桂生 |
地址: | 5105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联投屏 方法 装置 交互 平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互联投屏方法及装置,包括如下步骤:接收视频输出设备以TYPEC第一传输模式传输的第一视频信号,判断所述第一视频信号的显示质量是否达到目标显示质量;若所述第一视频信号的显示质量未达到所述目标显示质量,发送目标显示质量信息以及支持的视频传输协议至视频输出设备;接收所述视频输出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显示质量信息和视频传输协议,以TYPEC第二传输模式输出的第二视频信号,其中,所述TYPEC第二传输模式包括第一视频传输协议和第二USB数据传输协议;接收所述第二视频信号并显示。所述互联投屏方法具有能够根据交互平板的投屏显示质量需求,选择相应的视频传输通道以传输符合投屏显示质量的视频信号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互联投屏方法、装置及交互平板。
背景技术
智能设备如笔记本、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屏幕较小,在特定场景下需要将显示画面投放到大尺寸显示屏中显示,如将笔记本的显示画面投放到大尺寸的交互平板上。此时,一般会通过TYPEC接口来实现笔记本和交互平板的互联投屏。而在互联投屏时,会优先选择USB3.0数据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以获得较高的传输速率,因此笔记本和交互平板之间的投屏方式为DP+USB3.0。而USB3.0需要占用TYPEC接口的2路数据传输通道(TX和RX),就只有2路数据传输通道(TX和RX)可以传输视频信号,此时若笔记本不支持DP1.4视频传输协议,那么就无法获得足够的数据带宽来传输分辨率为4K,帧率为60帧每秒的视频信号,仅能传输分辨率为4K,帧率为30帧每秒的视频信号。因此,在优先选择USB3.0数据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笔记本投放到交互平板上的显示画面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互联投屏方法、装置及交互平板,具有能够根据交互平板的投屏显示需求,选择相应的视频传输通道以传输符合投屏显示质量的视频信号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互联投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视频输出设备以TYPEC第一传输模式传输的第一视频信号,判断所述第一视频信号的显示质量是否达到目标显示质量,其中,所述TYPEC第一传输模式包括第一视频传输协议和第一USB数据传输协议;
若所述第一视频信号的显示质量未达到所述目标显示质量,发送目标显示质量信息以及支持的视频传输协议至视频输出设备;其中,所述目标显示质量信息包括目标帧率信息;
接收所述视频输出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显示质量信息和视频传输协议,以TYPEC第二传输模式输出的第二视频信号,其中,所述TYPEC第二传输模式包括第一视频传输协议和第二USB数据传输协议;
接收所述第二视频信号并显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接收视频输出设备以TYPEC第一传输模式传输的第一视频信号,判断所述第一视频信号的显示质量是否达到目标显示质量,包括:
接收视频输出设备以TYPEC第一传输模式传输的第一视频信号;
对所述第一视频信号进行解码,获得所述第一视频信号的帧率;
判断所述第一视频信号的帧率是否达到与所述目标显示质量匹配的目标帧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视频信号的显示质量未达到所述目标显示质量,发送目标显示质量信息以及支持的视频传输协议至视频输出设备,方法为:
若所述第一视频信号的帧率未达到与所述目标显示质量匹配的目标帧率,发送目标帧率信息以及支持的视频传输协议至视频输出设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接收视频输出设备以TYPEC第一传输模式传输的第一视频信号,判断所述第一视频信号的显示质量是否达到目标显示质量,包括:
接收视频输出设备以TYPEC第一传输模式传输的第一视频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36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