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平井趾端筛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63705.6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9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刘珊珊;王小秋;金传杰;徐亭亭;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3/08 | 分类号: | E21B43/08;E21B43/38;E21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陈伟;张印铎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井趾端筛管 | ||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水平井趾端筛管,包括:沿轴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防砂套组件,包括旋流套和导流套,所述旋流套套设在所述导流套外;所述旋流套设有旋流道,所述旋流道沿周向延伸;所述导流套设有导流道;所述导流道的入口与所述旋流道之间通过交接口相连通,所述交接口位于所述旋流道入口和所述旋流道出口之间,所述交接口一端位于所述旋流套的内壁;位于所述防砂套组件第一端的上接头;位于所述防砂套组件第二端的导流丝堵,所述上接头和导流丝堵用于对所述防砂套组件进行轴向限位。本说明书所提供的水平井趾端筛管,能实现油砂分离,有效防止井内沉砂。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油气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平井趾端筛管。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说明书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油气井筒携砂的分析表明,由于水平井跟趾端效应,趾端更易形成砂床,弱固结砂岩地层出砂充填趾端使得井底流入流量减少,随着砂床的不断形成以及向跟端移动充填井筒,导致停产与砂埋事故。
根据这一现象,综合完井技术要求,应在水平井底趾端安装更先进的过滤器(即具有复杂多孔介质或优质筛网的过滤器),在靠近井底跟端可安装简洁的过滤器(如割缝衬管);疏松砂岩储层适度出砂策略通过优化挡砂精度,控制油井生产压差,在满足井筒携砂能力及井口砂处理能力的前提下改善防砂与降产的矛盾,适度出砂要求高效携砂以满足生产需求。
以上两种情况表明,油气井生产过程存在水平井趾端筛管出砂量高、筛管基管内流量较低(0.2-32m3/h),从而易在基管内部发生砂粒沉积的问题,特别是在水平井趾端的盲端位置(此处流速最低),长期生产易造成砂沉积和砂堵现象。
目前常用的普通水平井趾端筛管,结构主要包括圆孔基管和筛网。其管内流道分布简单,功能单一,不能实现油砂分离,在高出砂采油井作业时,极易在井底形成砂沉积和砂堵现象。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说明书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说明书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平井趾端筛管,能实现油砂分离,有效防止井内沉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水平井趾端筛管,包括:
沿轴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防砂套组件,包括旋流套和导流套,所述旋流套套设在所述导流套外;所述旋流套设有旋流道,所述旋流道沿周向延伸;所述导流套设有导流道;所述导流道的入口与所述旋流道之间通过交接口相连通,所述交接口位于所述旋流道入口和所述旋流道出口之间,所述交接口一端位于所述旋流套的内壁;
位于所述防砂套组件第一端的上接头;
位于所述防砂套组件第二端的导流丝堵,所述上接头和导流丝堵用于对所述防砂套组件进行轴向限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旋流套外套设有外分隔套,所述外分隔套的两端设有第一凸起,所述外分隔套的内径和所述旋流套的外径相同;所述外分隔套上设有多个油砂入口,所述油砂入口与所述旋流道的入口相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多个所述油砂入口呈螺旋形分布,沿轴向和周向均等间距分布;所述旋流道沿周向延伸的角度不小于180°且小于360°,所述交接口靠近所述旋流道的入口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分隔套外套设有筛网,所述筛网上设有多个筛孔;所述筛网两端与所述第一凸起相抵接,所述筛网的外径和所述第一凸起的外径相同,所述筛网的内径大于所述外分隔套的外径,所述筛网和所述外分隔套之间形成防砂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37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