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适应变径的扶正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65202.2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3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梁;俞海;王义陇;赵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17/10 | 分类号: | E21B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扶正 | ||
1.一种可自适应变径的扶正器,是由上接头(1)、轴承a(2)、橡胶定子(3)、螺旋转子(4)、定子外壳(5)、轴承b(6)、钢球a(7)、支座环(8)、支撑臂a(9)、滚轮(10)、支撑臂b(11)、推力筒(12)、螺母筒(13)、外磁环(14)、内磁环(15)、连接筒(16)、传动丝杠(17)、轴承c(18)、下接头(19)和钢球b(20)构成;其特征是:上接头(1)和上部钻柱丝扣连接,下接头(19)和下部钻柱丝扣连接;定子外壳(5)上端和上接头(1)下端丝扣连接,定子外壳(5)下端和连接筒(16)上端丝扣连接;橡胶定子(3)固定在定子外壳(5)内腔;螺旋转子(4)外圆中部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转子(4)上端设置有通孔连通上部内腔盲孔和外圆空间,螺旋转子(4)下端设置有通孔连通下部内腔盲孔和外圆空间;螺旋转子(4)置入橡胶定子(3)内腔,轴承a(2)安装在螺旋转子(4)外圆上端;螺旋转子(4)下端和传动丝杠(17)上端丝扣连接;传动丝杠(17)外圆中部设置为梯形公螺纹,螺母筒(13)内腔设置为梯形母螺纹,螺母筒(13)和传动丝杠(17)配合形成丝杠传动副;轴承b(6)安装在传动丝杠(17)外圆上部,轴承c(18)安装在传动丝杠(17)外圆下部;传动丝杠(17)置入连接筒(16)内腔,传动丝杠(17)在连接筒(16)内腔灵活转动;下接头(19)上端和连接筒(16)下端丝扣连接;螺母筒(13)外圆安装有六个内磁环(15),内磁环(15)具有强磁性,相邻内磁环(15)的N极和S极贴合,内磁环(15)和螺母筒(13)用胶水粘连;推力筒(12)内腔安装有六个外磁环(14),外磁环(14)具有强磁性,相邻外磁环(14)的N极和S极贴合,外磁环(14)和推力筒(12)用胶水粘连;推力筒(12)上端均匀设置六个铰支座;支座环(8)下端均匀设置六个铰支座,支座环(8)上端面设置一圈环形凹槽;连接筒(16)用不导磁材料构成;连接筒(16)外圆上部台阶面设置一圈环形凹槽,连接筒(16)内腔下部周向均匀设置六个轴向凹槽;支座环(8)套入连接筒(16)外圆,钢球a(7)放入支座环(8)上端面的环形凹槽和连接筒(16)外圆台阶面上的环形凹槽内;六个支撑臂a(9)上端分别和支座环(8)下端的六个铰支座铰接,六个支撑臂b(11)下端分别和推力筒(12)上端的六个铰支座铰接;滚轮(10)和支撑臂a(9)下端铰接,滚轮(10)和支撑臂b(11)下端铰接;螺母筒(13)外圆上部周向均匀设置六个半球形凹槽,钢球b(20)置入螺母筒(13)外圆上部的六个半球形凹槽内,钢球b(20)可在连接筒(16)内腔下部的轴向凹槽内滚动;正循环钻井,钻井液驱动螺旋转子(4)正转,进而驱动传动丝杠(17)正转,进而推动螺母筒(13)轴向上移,外磁环(14)和内磁环(15)在磁力作用下,内磁环(15)驱动外磁环(14)轴向上移,滚轮(10)在支撑臂a(9)和支撑臂b(11)的推动下径向撑开,对钻柱产生扶正居中作用;螺母筒(13)在传动丝杠(17)上具有自锁效应,在钻井液流量减小,甚至停止循环的情况下,螺母筒(13)仍然保持在传动丝杠(17)上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外磁环(14)和内磁环(15)之间的磁力作用为非刚性力作用,在经过局部缩径、扩大、不规则井眼的情况下,所述可自适应变径的扶正器根据井眼直径变化进行自适应变径调节;反循环钻井,钻井液驱动螺旋转子(4)反转,进而驱动传动丝杠(17)反转,进而推动螺母筒(13)轴向下移,滚轮(10)径向收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520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