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氧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65945.X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7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钟泽钦;万远鑫;孔令涌;任望保;朱成奔;张於财;钟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8 | 分类号: | H01M4/38;H01M4/485;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黄志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硅氧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氧负极材料具有核壳结构,包括内核,包覆于所述内核表面的中间层,以及包覆于所述中间层表面的外壳层;
其中,所述内核的材料包括非晶质硅氧化物和硅微晶,且沿着内核中心到内核表层的方向,所述硅微晶的尺寸呈梯度增加;
所述中间层的材料为碳化硅;
所述外壳层包括碳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氧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内核表层的硅微晶的颗粒尺寸命名为Dout,将所述内核从所述表层起深度500nm处的硅微晶的颗粒尺寸命名为Din,Dout和Din满足:0Din/Dout<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氧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的尺寸为:0.5μm≤D50≤20μm,D10/D50≥0.3,D90/D50≤2;和/或
所述硅微晶的尺寸为1-10nm;和/或
所述非晶质硅氧化物为SiOx,且1≤x≤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氧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0.5-3nm;和/或
所述外壳层的厚度为1-50nm。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硅氧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氧负极材料的BET比表面积为1-10m2/g。
6.一种硅氧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氧化亚硅和碳源为原料,在动态保温条件下制得具有内核、中间层和外壳层的核壳结构,
其中,所述中间层包覆于所述内核的表面,所述外壳层包覆于所述中间层的表面,
所述内核的材料包括非晶质硅氧化物和硅微晶,且沿着内核中心到内核表层的方向,所述硅微晶的尺寸呈梯度增加;所述中间层的材料为碳化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氧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氧化亚硅和碳源为原料,在动态保温条件下制得具有内核、中间层和外壳层的核壳结构,包括:
在惰性气氛下,将氧化亚硅在温度为700-1300℃的条件下动态保温,并通入碳源,制得所述核壳结构;
或
在惰性气氛下,将氧化亚硅在温度为700-1300℃的条件下动态保温,得到内核;通入碳源继续反应,在所述内核的表面制得所述中间层和外壳层,得到所述核壳结构;
或
在惰性气氛下,在温度为700-1000℃下的条件下将氧化亚硅和碳源加热,在所述氧化亚硅的表面制备外壳层;然后升温至1000-1300℃动态保温,将所述氧化亚硅形成内核材料得到内核,并在所述内核和所述外壳层之间形成SiC中间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硅氧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氧化亚硅的表面制备外壳层的方法为:
将所述氧化亚硅置于非氧气气氛中,采用有机碳源经化学气相碳沉积或原位碳化,制得外壳层;或
将包括有机碳源与所述氧化亚硅固相或液相混合后,原位碳化形成于所述氧化亚硅的表面,制得外壳层;或
将包括有机聚合物和导电剂的导电聚合物固相或液相混合后,原位碳化形成于所述氧化亚硅的表面,制得外壳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594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