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列车闸片厚度检测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6655.7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0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渝;彭建平;赵波;黄炜;王小伟;章祥;马莉;胡继东;何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主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60;G01B21/08;G07C5/08;G07C5/00;G06Q10/04;G06Q10/00;G06Q50/3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集智汇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7 | 代理人: | 罗艳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闸 厚度 检测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闸片厚度检测方法及其系统,包括:采集列车闸片图像数据及列车的行驶里程数据;提取列车闸片图像数据中包含的第一闸片下端厚度数据和第二闸片下端厚度数据;基于第一闸片下端厚度数据、第二闸片下端厚度数据和行驶里程数据生成第一闸片下端磨耗率数据和第二闸片下端磨耗率数据;构建由多组人工标注的第一闸片上端厚度数据和第二闸片上端厚度数据,以及第一闸片下端厚度数据和第二闸片下端厚度数据组成的训练样本集;基于第一闸片下端磨耗率数据和第二闸片下端磨耗率数据构建闸片最小厚度预测模型;基于训练样本集训练闸片最小厚度预测模型,生成用于预测闸片最小厚度值的最优厚度预测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列车闸片厚度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列车快速发展,列车运行安全已成为轨道交通领域的研究重点,作为列车运行的制动装置,闸片会由于摩擦产热导致闸片磨损,当闸片厚度到限时,会导致闸片失效,增加列车运行风险。因此,如何有效检测闸片厚度,是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
传统的闸片厚度检测方法包括闸片在线检测系统和人工使用闸片检测卡尺进行检测。传统的闸片在线监测系统,虽然可以有效检出闸片下端厚度,但是由于视角盲区,无法检测闸片上端厚度,从而无法判断出闸片上下端的最小厚度;而闸片检测卡尺虽然能够检测出闸片上下端的厚度值,实现闸片上下端最小厚度值的评估,但是对于一个车一百多个闸片来说,人工操作检测的方法,检测复杂度更高,并且受用户主观判断、工作经验等因素影响,检测结果准确度较低,而且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过高。
综上所述,传统的闸片厚度自动检测方法存在无法检测闸片上端厚度而导致的检测结果可信度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闸片厚度检测方法及其系统,通过改进检测数据的处理方式,通过构建能够表征闸片下端厚度与闸片最小厚度之间映射关系的最优厚度预测模型,解决了传统闸片厚度自动检测方法存在无法检测闸片上端厚度而导致的检测结果可信度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列车闸片厚度检测方法,包括:S1:采集列车闸片图像数据及列车的行驶里程数据;S2:提取所述列车闸片图像数据中包含的第一闸片下端厚度数据和第二闸片下端厚度数据;S3:基于所述第一闸片下端厚度数据、所述第二闸片下端厚度数据和所述行驶里程数据生成第一闸片下端磨耗率数据和第二闸片下端磨耗率数据;S4:构建由多组人工标注的第一闸片上端厚度数据和第二闸片上端厚度数据,以及所述第一闸片下端厚度数据和所述第二闸片下端厚度数据组成的训练样本集;S5:基于所述第一闸片下端磨耗率数据和所述第二闸片下端磨耗率数据构建闸片最小厚度预测模型;S6:基于所述训练样本集训练所述闸片最小厚度预测模型,生成用于预测闸片最小厚度值的最优厚度预测模型。
可选地,所述S3包括:调用初始闸片厚度数据、历史闸片下端厚度数据及其对应的历史行驶里程数据;基于所述初始闸片厚度数据、所述历史闸片下端厚度数据及其对应的所述历史行驶里程数、所述闸片下端厚度数据和所述行驶里程数据生成以行驶里程数为自变量的所述第一闸片下端磨耗率数据和所述第二闸片下端磨耗率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主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主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66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