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细颗粒物的来源解析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6835.5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7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蒋美合;李诗瑶;易志安;孙明生;秦东明;马培翃;张燕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C20/30 | 分类号: | G16C20/30;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刘广达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颗粒 来源 解析 方法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气细颗粒物的来源解析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按照数据采集时间段对所采集的空气细颗粒物浓度数据进行分组;计算每一组的空气细颗粒物浓度数据的平均值,得到空气污染浓度;计算每一组分的组分浓度平均值;计算多种分支特征参数;获取各组数据的采集时间段所对应的气象数据,根据空气污染浓度、多种分支特征参数及气象数据,对空气细颗粒物来源进行定性解析。本申请的方法基于细颗粒物组分分析大气颗粒物污染,对全组分、质量重构组分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进行定量来源解析分析,综合气态污染物数据辅助判断组分分析结果,多角度综合分析,更全面地分析细颗粒物污染成因和来源,分析结果更加合理和准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质量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细颗粒物的来源解析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空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细颗粒物(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研究细颗粒物组分及化学变化对于PM2.5污染问题十分重要,但目前对于PM2.5污染的分析大多数仅针对单一或较少的几个角度(如PM2.5浓度分析、PM2.5组分浓度和占比分析、仅通过模型进行PM2.5来源解析)进行分析,缺乏多角度融合分析,结果可靠性差。
气溶胶是悬浮于大气中的固体微粒和液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分散于其中的各种粒子称为大气颗粒物。根据粒径的大小可分为总悬浮颗粒物(粒径小于100μm,简称TSP)、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10μm,简称PM10)、细颗粒物(粒径小于2.5μm,简称PM2.5)3种。近年来我国区域性雾霾频发,空气污染严重,尤其是京津冀、汾渭平原地区,而环境中PM2.5浓度的大幅增加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PM2.5的化学组分复杂,主要分为含碳组分、水溶性离子组分和无机元素组分3大类。其中含碳组分主要包括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水溶性离子组分主要有硝酸盐(NO3-)、硫酸盐(SO42-)、铵盐(NH4+)、氟盐(F-)、氯盐(Cl-)、钠(Na+)、镁(Mg2+)、钾(K+)、钙(Ca2+)等,无机元素组分主要有铝(Al)、硅(Si)、磷(P)、硫(S)、钪(Sc)、钛(Ti)、钒(V)、铬(Cr)、锰(Mn)、铁(Fe)、钴(Co)、镍(Ni)、铜(Cu)、锌(Zn)、砷(As)、硒(Se)、镉(Cd)、锡(Sn)、钡(Ba)、铅(Pb)等。
环境空气中PM2.5组分多样,化学反应机理和排放源复杂多变,大气颗粒物可降低能见度,影响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还可以引起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效应。化学组分是决定大气颗粒物各种环境效应的关键,因此对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研究尤为重要。
基于某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气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制定相应的观测和采样方案(在线监测或离线采样)。通过对观测到的PM2.5浓度、PM2.5组分浓度等污染相关数据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包括PM2.5污染特征、PM2.5全组分特征和变化规律、PM2.5重构组分特征分析、PM2.5来源解析研究、污染过程分析及防治和管控建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68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