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8185.8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1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熊江;温大放;苏文灿;陈波;黎兴朗;张普林;宋杰英;苏鹭轩;谢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任美玲 |
地址: | 20094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室 壁柱 位置 防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包括步骤:在扶壁柱施工位置进行喷锚混凝土;在混凝土喷锚表面涂刷渗透结晶防水层;在后座内衬墙的施工位置以及混凝土的侧面敷设柔性防水卷材;浇筑扶壁柱。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混凝土喷锚表面涂刷渗透结晶防水层,进行刚性防水,从根本上解决了边区逆作法作为支护结构的扶壁柱与支护桩交接位置需要承受水平荷载作用力,无法采用柔性防水做法,扶壁柱防水施工难度大的问题,保证了扶壁柱位置防水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水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往地下室外墙部位施工中,采用大面积敷设柔性防水卷材的方式,以保证防水体系完整性,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地下室扶壁柱位置防水施工方式示意图。此做法的局限性在于:地下室结构中扶壁柱、暗梁等部位会与支护结构相连接并传导作用力,无法进行柔性卷材的设置;在部分地下室结构形式中,地下室结构与支护结构相接部位存在锚筋连接,使用柔性卷材敷设就需要在锚筋部位开洞,不仅会影响整体地下室防水效果,而且大量锚筋开洞导致施工工序繁琐,费时费工,影响施工进度,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边区逆作法作为支护结构的扶壁柱与支护桩交接位置需要承受水平荷载作用力,无法采用柔性防水做法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该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有效地解决边区逆作法作为支护结构的扶壁柱与支护桩交接位置需要承受水平荷载作用力,无法采用柔性防水做法的问题,保证结构安全性的同时,提升地下室结构防水性能,保证工程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包括步骤:
在扶壁柱施工位置进行喷锚混凝土;
在混凝土喷锚表面涂刷渗透结晶防水层;
在后座内衬墙的施工位置以及混凝土的侧面敷设柔性防水卷材;
浇筑扶壁柱。
优选地,在后座内衬墙的施工位置以及混凝土的侧面敷设柔性防水卷材中,使所述柔性防水卷材延伸至所述后座内衬墙和混凝土的搭接处。
优选地,还包括:
在所述渗透结晶防水层与柔性防水卷材搭接位置预埋注浆管;
在所述注浆管的上端口浇筑注浆液,所述注浆管的侧壁具有多个透浆孔。
优选地,在所述在混凝土喷锚表面涂刷渗透结晶防水层之前,还包括:在混凝土喷锚表面开设V字形凹槽。
优选地,在混凝土喷锚表面开设V字形凹槽之后,还包括:清理混凝土喷锚表面。
优选地,所述在混凝土喷锚表面涂刷渗透结晶防水层,具体为:在混凝土喷锚表面涂刷厚度≥2mm的渗透结晶防水层。
优选地,所述在混凝土喷锚表面涂刷渗透结晶防水层,具体为,在混凝土喷锚表面涂刷多层渗透结晶防水层。
本发明所提供的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包括步骤:在扶壁柱施工位置进行喷锚混凝土;在混凝土喷锚表面涂刷渗透结晶防水层;在后座内衬墙的施工位置以及混凝土的侧面敷设柔性防水卷材;浇筑扶壁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81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