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挖孔环形基桩土芯回填薄钢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69680.0 | 申请日: | 2020-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6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姚爱军;董磊;李仁康;田甜;周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66 | 分类号: | E02D5/66;E02D5/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环形 基桩土芯 回填 模板 体系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挖孔环形基桩土芯回填薄钢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采用土芯回填薄钢模板体系进行施工解决了传统人工挖孔空心桩需采用升降设备进行模板支设的问题,通过回填土芯进行薄钢模板支设,作业平台宽阔,施工效率较高,从而优化了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成本。土芯作为模板体系的重要组成,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土芯的存在,土压力使模板内壁更加整齐、平整、规则,有效地防止模板涨模、跑浆、漏浆等不良现象出现,大幅提高了环形基桩的成桩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领域,主要用于大直径(大于2000mm)人工挖孔环形基桩模板施工。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超高层建筑和大跨度桥梁越来越多,其对基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工程建设背景下,一些大直径人工挖孔桩应运而生,在现有工程桩基础中,人工挖孔实心桩占有很大比例,空心桩应用较少,在工程实践中,人工挖孔空心桩常采用先进行人工挖孔下放钢筋笼,再采用升降设备进行模板支设而后浇筑混凝土的程序进行施工。
实际工程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是:
(1)人工挖孔空心桩模板支设需采用升降设备进行施工,工人作业平台狭小,施工难度较大,施工工序繁杂。
(2)人工挖孔空心桩在浇筑混凝土时,在混凝土的压力作用下,容易造成模板屈曲,出现涨模、跑浆、漏浆等不良现象,影响成桩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了以下技术问题:采用土芯回填薄钢模板体系进行施工解决了传统人工挖孔空心桩需采用升降设备进行模板支设的问题,通过回填土芯进行薄钢模板支设,作业平台宽阔,施工效率较高,从而优化了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成本。土芯作为模板体系的重要组成,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土芯的存在,土压力使模板内壁更加整齐、平整、规则,有效地防止模板涨模、跑浆、漏浆等不良现象出现,大幅提高了环形基桩的成桩质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挖孔环形基桩土芯回填薄钢模板体系,连接钢筋8 和钢圆环龙骨9之间采用焊接连接;各层薄钢模板10之间采用搭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当施工完下层的薄钢模板10并回填好土芯后,上层的薄钢模板10沿着下层的薄钢模板10的内壁插入下层回填土芯12内一定深度,以此完成上层的薄钢模板10固定,两层薄钢模板10的交叠处采用薄钢模板搭接带11进行连接,从而实现薄钢模板10之间的搭接连接。
进一步地,在建筑地基13上分层进行挖孔,并施做人工挖孔桩护壁 4,待挖到基底后浇筑混凝土14封底,然后分层回填土芯;将回填的土芯作为施工平台进行薄钢模板10的安装工作,先进行膨胀螺栓7、连接钢筋8和钢圆环龙骨9 的安装,再进行薄钢模板10的安装;通过分层回填土芯12、钢圆环龙骨9施工和薄钢模板10施工这样的施工工序循环施工,待回填土芯至桩顶设计标高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环形桩体6并盖上封顶盖板2,就此,实现施工工序,提高效率,保证成桩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进一步地,薄钢模板10为钢片结构,厚度为0.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采用局促孔洞空间土芯回填平台施工技术,针对大直径人工挖孔空心桩需采用升降设备进行模板支设问题,为增大工人在局促孔洞空间施工作业平台与降低成本,即采用土芯回填技术,在薄钢模板内进行土芯回填,将回填的土芯作为上层薄钢模板安装的施工平台。另外,采用多环组合密贴技术,通过土芯回填,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土芯的存在,土压力使薄钢模板与钢圆环龙骨紧密贴合,有效地防止了薄钢模板屈曲,使薄钢模板内壁更加整齐、平整、规则,有效地防止了桩体浇筑混凝土时模板涨模、跑浆、漏浆的出现,提高了成桩质量。
附图说明
图1土芯回填薄钢模板体系人工挖孔桩纵剖面示意图。
图2土芯回填薄钢模板体系人工挖孔桩钢圆环龙骨A-A断面图。
图3土芯回填薄钢模板体系人工挖孔桩薄钢模板B-B断面图。
图4土芯回填薄钢模板体系人工挖孔桩平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96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