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风式双层幕墙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0090.X | 申请日: | 2020-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6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宝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7/013;F24F13/20;F24F13/30;E04B2/8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任志龙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风 双层 幕墙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通风式双层幕墙系统,其包括透光外墙、通气内墙和传热框,所述通气内墙和透光外墙相对安装于传热框内,所述通气内墙、透光外墙和传热框配合形成容置腔,所述传热框顶部在与透光外墙的连接处开设有连通凹槽,所述连通凹槽连通容置腔和外界,所述连通凹槽的槽底设置有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与透光外墙形成连通气隙,所述弹性气囊吸热膨胀并阻断连通气隙,所述弹性气囊放热收缩并开启连通气隙,所述容置腔内栽种有绿植,所述通气内墙上开设有连通容置腔和室内的可控气隙,所述可控气隙的宽度与通气内墙的温度负相关。本申请具有根据环境影响调控室内外的空气交换速率并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幕墙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风式双层幕墙系统。
背景技术
双层通风幕墙于上世纪90年代在欧洲出现,并逐渐得到应用。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产品,双层通风幕墙良好的环保、节能性能,以及新颖的构造给建筑外装饰带来的更多变化,对提高幕墙的保温、隔热、隔声功能起很大的作用。从经济方面来看,单位面积成本较高,首期投资较大,比传统幕墙高出近一倍,我国现在使用双层幕墙的建筑大多为高层商务写字楼或一些地标性建筑,也有普通公用建筑譬如学校办公楼等。
传统的双层幕墙是固定的,起到的是环境控制作用,常用于写字楼高层建筑,其内部通常会种植有绿植,以为建筑物中的居住者提供所需的舒适度。在目前的写字楼中,其室内通常通过中央空调统一供应冷气,由于双层幕墙相对封闭,容易形成室内高压。在中午时,室外温度高且气压低,当双层幕墙开口较大时,室内冷气将会快速从窗户流出,不仅使得室内快速升温,加剧了中央空调的压力,造成电力浪费,而且中午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清新空气就会跟随气流流出,无法补偿到室内。若是减小双层幕墙的开口,则在夜晚时,植物光合作用不进行或较弱,产生二氧化碳较多,小开口导致的弱气流流动将会使得二氧化碳排出不及时,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根据环境影响调控室内外的空气交换速率并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通风式双层幕墙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风式双层幕墙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通风式双层幕墙系统,包括透光外墙、通气内墙和传热框,所述通气内墙和透光外墙相对安装于传热框内,所述通气内墙、透光外墙和传热框配合形成容置腔,所述传热框顶部在与透光外墙的连接处开设有连通凹槽,所述连通凹槽连通容置腔和外界,所述连通凹槽的槽底设置有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与透光外墙形成连通气隙,所述弹性气囊吸热膨胀并阻断连通气隙,所述弹性气囊放热收缩并开启连通气隙,所述容置腔内栽种有绿植,所述通气内墙上开设有连通容置腔和室内的可控气隙,所述可控气隙的宽度与通气内墙的温度负相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白天时,阳光穿过透光外墙照射在容置腔内的绿植上,绿植发生光合作用并蒸腾出水汽。而且,在白天时,阳光还照射在通气内墙上,使得通气内墙的温度上升,可控气隙的宽度降低,使得室内与容置腔内空气的热交换变难,容置腔相当于一个隔离区,阻止室外的热量向室内扩散,从而提高了保温效果,节约电能。此外,在白天时,室外光线强烈,可控气隙的宽度降低,能够减少光线的进入量,避免室内过于明亮。
由于容置腔的温度相对于室内较高,且室外的温度较高,因此弹性气囊将会受热膨胀。数据表明,空气在25°C时密度为1.171kg/m³,在50°C时密度为1.043 kg/m³,在70°C时密度为0.981kg/m³,变化率相对较大,由于晴天时传热框持续受到阳光照射,将会不断升温直至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温度,最高可以达到七八十度,由于弹性气囊安装在传热框内的安装凹槽中,因此弹性气囊将会吸热发生较为明显的膨胀,从而弹性地关闭连通气隙。当室内的冷气气压不够大时,连通气隙将阻止双层幕墙中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当室内的冷气气压足够大时,将会压缩推动弹性气囊,从而打开连通气隙,产生室内外空气的流通,直至相对平衡后连通气隙重新关闭。在无气流和弱气流的状态下,植株产生的氧气和水汽将会朝向分压交底的室内扩散,而不是透过连通气隙向室外流出,同时室内的二氧化碳将会透过可控气隙补充入容置腔内,从而起到了对室内空气进行更新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宝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宝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00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