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藻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0335.9 | 申请日: | 2020-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1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孟宪周;杨宝丰;孟玲;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蓝宝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G5/20 |
代理公司: | 山东重诺律师事务所 37228 | 代理人: | 李常芳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藻肥及其制备方法。褐藻提取物是目前海藻肥的主要功能性成分,本申请以氢氧化钾和碳酸钾和金属螯合剂组成降解液,高温消化褐藻和鳕鱼皮下脚料,将分离得到的消化清液混配养殖分离微藻后的培养母液,获得一种海藻肥。本申请一方面利用降解条件实现了海藻和鱼下脚料共同降解,提高了褐藻提取物中蛋白肽、氨基酸等成分;另一方面采用螯合剂促进了海藻酸钙转化为海藻酸,提升了海藻酸提取率至95%‑99%,同时提高了褐藻提取物中螯合钙、镁等水溶金属元素成分;并可充分利用微藻回收母液,提高褐藻提取物中微藻活性成分。本专利海藻肥,促进作物生根、生长、增产、抗逆等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藻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藻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海藻肥是以海藻提取物为功能成分的生物肥料,实践应用效果良好,如提高抗逆性、增产、提高能产品品质等。目前制备海藻提取物的方式有碱降解、酸降解、酶降解、以及物理法提取等,以提取物中海藻酸含量高低判定海藻肥质量是否合格,因碱降解和酸降解的海藻酸提取率高,海藻中的多糖、蛋白质、生长激素能很好被保留,易工艺实现,成本低等优势,成为目前海藻加工行业内主要采用的提取方式。海藻酸在海藻中以海藻酸钙形式存在,其在肥料中发挥作用前提是转化成水溶性的海藻酸钾。酸降解提取原理是,酸使海藻酸钙转换为海藻酸,再通过碱中和方式使海藻酸转化为海藻酸钾;碱降解提取原理是,碳酸钾和海藻酸钙进行反应,转化为海藻酸钾和碳酸钙沉淀。两种方法在生产化应用中,海藻的海藻酸提取率在70-90%,有相当一部分海藻酸未能被提取,而且海藻中的多价金属元素钙、镁等,会转化为沉淀,不能被提取。
专利CN101580852A提供一种用酶解方法制备海藻精的方法,是将粉碎除砂后的干海藻经水浸泡和胶体磨处理后,用纤维素酶分解海藻中的纤维素提高海藻精的提取率,再用海藻酸裂解酶使海藻中的大分子量海藻酸降解成小分子量海藻酸,使海藻中的有效成分破坏少。但是该方法成本高,酶降解物单一,海藻酸提取率远低于化学提取。
专利CN104829275A提供一种液体海藻肥的生产工艺及液体海藻肥,液体海藻肥的生产工艺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将巨藻洗净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2)将粉碎产物打入压力罐中;(3)将压力罐压强增至0.8MPa后,在1-3秒时间内将压力罐压强降至0Pa,使得巨藻的细胞壁在压力差中爆裂,释放出具有活性的细胞质及细胞液;(4)将压力罐中产物进行过滤,去除不溶物,过滤后的绿色液体即为液体海藻肥。该工艺无需加温、冷冻、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操作简单、快捷,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巨藻内养分与活性物质。但是该工艺为物理方法提取,未能充分提取蛋白质、海藻酸、多糖等成分。
专利CN1229778A提供一种功能型海藻肥料的生产方法,用氢氧化钾消化海藻,获取的海藻消化液配鱼类水解液来补充氨基酸。但是该方法中氢氧化钾不能充分跟海藻中的海藻酸钙反应,导致海藻酸提取率低。碱降解的技术路线,需要采用碳酸钾,利用碳酸钾和海藻酸钙,才能充分提取转化得到海藻酸钾。
因此,海藻肥的制备中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目前褐藻提取物制备技术采用的酸降解、碱降解、酶降解、物理法提取等手段,但在生产化应用中,海藻酸提取率一般10%-90%,提取率低。
二、目前褐藻提取液复配鱼蛋白后肥效更好已得到海藻肥行业内认可;但海藻肥行业使用鱼蛋白使用成本较高,且鱼蛋白生产企业存在鱼腥味重破坏环境的问题。
三、海藻活性成分在提取过程损失或破坏导致含量降低,而近年兴起人工养殖微藻,微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生长因子等,这些对植物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分离微藻后的培养母液一般废弃排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藻肥及其制备方法,用以解决目前海藻肥的制备中海藻酸提取率低问题和进一步提高海藻肥中活性成分。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藻肥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蓝宝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蓝宝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03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