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种球蛋白在制备防治葛根素注射剂诱发的血管内溶血的药物上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71960.5 | 申请日: | 202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1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平;周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08 | 分类号: | A61K9/08;A61K31/352;A61K39/395;A61K47/02;A61K47/26;A61P3/10;A61P7/00;A61P7/02;A61P9/10;A61P9/14;A61P13/12;A61P25/00;A61P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种 球蛋白 制备 防治 葛根 注射 诱发 血管 溶血 药物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丙种球蛋白与葛根素的配伍应用方法,该应用方法是将丙种球蛋白与葛根素配伍制成含葛根素的注射剂,或者先用丙种球蛋白,再用葛根素,有效克服了葛根素注射剂的偶发性溶血不良反应,提高了葛根素注射给药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丙种球蛋白的医药用途,具体涉及在葛根素注射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体,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免疫性溶血。新生儿ABO溶血病也被称作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以胎儿和新生儿为主要发病对象,多由母婴血型不合所致,通常出现在母亲为O型血,胎儿为A型或B型血中,主要是因为胎儿经胎盘接受了母体的同族免疫抗体而导致该疾病的产生。在各种新生儿溶血症中的占比超过80%,患者发病时,临床症状以黄疸、贫血为主,严重时可有肝大、黄疸等表现,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深入探讨该疾病的治疗措施,将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案运用至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症患者中,成效明显。丙种球蛋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属于人血液制品,来源于人血,包含广谱抗细菌、抗病毒以及其他病原体的免疫球蛋白 G(IgG)抗体,丙种球蛋白中含有健康人群血液中具有的抗体,可预防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对免疫缺陷病和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与蓝光照射、白蛋白静脉输注等方式不同的是,丙种球蛋白能从根源上降低抗体水平,在此基础上抑制溶血发展进程。丙种球蛋白经静脉注射进入患者体内后,可减少自身免疫导致的红细胞破坏,也利于降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由于胎儿一旦娩出,红细胞破坏导致的病症便会出现,因此应在新生儿ABO溶血症患者出生后尽早予以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以控制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上升,增强新生儿ABO溶血症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滕凤春. 不同时机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的效果.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57-58 )。丙种球蛋白是一种具有抗体活性,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一类球蛋白。而临床上通过静脉注射的丙种球蛋白是从健康人血浆中分离出来的,含有IgG抗体,它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细菌及病毒的抗体,在人体注射后,具有提升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丙种球蛋白可以与红细胞向结合,发生脱敏,从而防止溶血的继续发生;能够抑制巨噬细胞对致敏红细胞的吞噬,从而有效的延缓患儿体内红细胞的减少,使得血红蛋白的下降幅度降低;同时还可以防止已致敏红细胞的裂解,从而防止胆红素过高。在实验中,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静滴治疗,能够防止红细胞破坏,能够更加有效的降低总胆红素水平,使得患儿黄疸恢复的时间缩短;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延缓血红蛋白的减少,从而使得患儿血红蛋白的含氧量升高,减轻对患儿机体的损伤(胡小华,傅建平.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症23例.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版),2017,14(12):36-3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19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