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2002.X | 申请日: | 202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8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严凯;邬林;吴元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发来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653 | 分类号: | A01N43/653;A01N37/36;A01N37/44;A01N31/16;A01P3/00;C05G3/6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石诚;韩炜 |
地址: |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营养 刺梨 白粉病 农药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腈菌唑、苯醚菌酯、三唑酮、缬氨酸、丁子香酚、硫酸镁和谷氨酸组成。发明在刺梨种植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将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并且,在植物源防控和农业综合防控中采用了腈菌唑,原料之间的各个组分协同作用,增强了单一组分的杀虫抑菌作用。不仅充分满足了刺梨生长的营养需求,而且还具有增强刺梨免疫力的效果。其所种植得到的成品刺梨符合国家有机刺梨的标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及其应用,刺梨白粉病防治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白粉病是由白粉菌科中的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多为外寄生性,菌丝体全部或大部暴露在寄主植物的叶、茎、嫩梢、芽、花和果实的表面,并产生大量由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构成的肉眼可见的白色粉状物,因此称为白粉病。
白粉病在我国分布广泛,对双子叶植物的危害尤为普遍。白粉病发生后,寄主受害部位生长受抑制,逐渐退绿变黄,出现枯斑至最后全叶枯干,如果许多叶片同时受害,也可以使植株早枯。病害后期,由菌丝和分生孢子构成的白粉状霉层中,常出现许多散生的黑色粒状的闭囊壳,并以此越冬,次春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在10-30℃均可萌发,对湿度要求不高,正常情况下10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环,农作物一个生长季节能反复受到侵染,一旦发生就会很快传播蔓延。白粉病使我国刺梨遭受到极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防止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就成为刺梨种植领域中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在刺梨种植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由以下原料组成:腈菌唑、苯醚菌酯、三唑酮、缬氨酸、丁子香酚、硫酸镁和谷氨酸。
腈菌唑是一种有机物,化学式是C15H17ClN4,淡黄色固体。是一类具保护和治疗活性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主要对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对子囊菌、担子菌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剂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同时对表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其具有强内吸性、药效高,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特点。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苯醚菌酯是最新研发上市的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此类杀菌剂是以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新品种,合成Strobilurin类化合物作为国际上杀菌剂研究开发的热点,在过去的10多年内获得了迅速发展,世界各大农药公司对此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修饰均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地研究开发出嘧菌酯、醚菌酯等杀菌剂新品种。
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被植物的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对锈病和白粉病具有预防、铲除、治疗等作用。对多种作物的病害如玉米圆斑病、麦类云纹病、小麦叶枯病、凤梨黑腐病、玉米丝黑穗病等均有效。对鱼类及鸟类较安全。对蜜蜂和天敌无害。三唑酮的杀菌机制原理极为复杂,主要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因而抑制或干扰菌体附着孢及吸器的发育,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三唑酮对某些病菌在活体中活性很强,但离体效果很差。对菌丝的活性比对孢子强。
缬氨酸化学名称为2-氨基-3-甲基丁酸,属于支链氨基酸,它能促进身体正常生长,修复组织,调节血糖,并提供需要的能量。可用异丁醛作原料合成。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中几乎不溶,可以促进真菌对药剂的吸收。
前述的一种营养型刺梨白粉病农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腈菌唑8.2~10.5份、苯醚菌酯1.15~3.25份、三唑酮6.78~8.15份、缬氨酸5.17~8.52份、丁子香酚8.19~10.18份、硫酸镁11.62~13.51份和谷氨酸7.62~9.18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发来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发来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20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动应急泵
- 下一篇:一种可增强开断磁场的加强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