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刺梨专用叶面肥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572003.4 申请日: 2020-12-27
公开(公告)号: CN112552120A 公开(公告)日: 2021-03-26
发明(设计)人: 严凯;邬林;吴元竟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发来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5G3/60 分类号: C05G3/60
代理公司: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代理人: 石诚;韩炜
地址: 558000 贵州省黔南***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刺梨 专用 叶面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刺梨专用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抗坏血酸钠、嘧菌酯、己唑醇、缬氨酸、三唑酮、硫酸镁和谷氨酸组成。发明在刺梨种植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将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并且,在植物源防控和农业综合防控中采用了抗坏血酸钠,原料之间的各个组分协同作用,增强了单一组分的杀虫抑菌作用。不仅充分满足了刺梨生长的营养需求,而且还具有增强刺梨免疫力的效果。其所种植得到的成品刺梨符合国家有机刺梨的标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刺梨专用叶面肥及其应用,刺梨白粉病防治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白粉病是由白粉菌科中的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多为外寄生性,菌丝体全部或大部暴露在寄主植物的叶、茎、嫩梢、芽、花和果实的表面,并产生大量由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构成的肉眼可见的白色粉状物,因此称为白粉病。

白粉病在我国分布广泛,对双子叶植物的危害尤为普遍。白粉病发生后,寄主受害部位生长受抑制,逐渐退绿变黄,出现枯斑至最后全叶枯干,如果许多叶片同时受害,也可以使植株早枯。病害后期,由菌丝和分生孢子构成的白粉状霉层中,常出现许多散生的黑色粒状的闭囊壳,并以此越冬,次春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在10-30℃均可萌发,对湿度要求不高,正常情况下10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环,农作物一个生长季节能反复受到侵染,一旦发生就会很快传播蔓延。白粉病使我国刺梨遭受到极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防止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就成为刺梨种植领域中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刺梨专用叶面肥,在刺梨种植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刺梨专用叶面肥,由以下原料组成:抗坏血酸钠、嘧菌酯、己唑醇、缬氨酸、三唑酮、硫酸镁和谷氨酸。

抗坏血酸钠,化学式为C6H7O6Na,白色至微黄白色结晶性粉末或颗粒,无臭,味稍咸。分解温度218℃,干燥状态下较稳定,遇光则颜色加深,吸潮后及在水溶液中缓慢氧化分解。比抗坏血酸易溶于水(62g/100mL),10%水溶液pH约7.5。经测试后检验,抗坏血酸钠能够使白粉菌科中的真菌活性降低、真菌分裂速度减缓70%以上。

嘧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杀菌农药,高效、广谱,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主要用于谷物、水稻、花生、葡萄、马铃薯、果树、蔬菜、咖啡、草坪等。使用剂量为25ml-50/亩。嘧菌酯不能与杀虫剂乳油,尤其是有机磷类乳油混用,也不能与有机硅类增效剂混用,会由于渗透性和展着性过强引起药害,急性经口:5000mg/kg;急性经皮:2000mg/kg。

己唑醇(hexaconazole),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式为C14H17Cl2N3O,分子量为314.2103,白色粉末。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引起的病害有广谱性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属三唑类杀菌剂,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引起的病害有广谱性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活性。

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被植物的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对锈病和白粉病具有预防、铲除、治疗等作用。对多种作物的病害如玉米圆斑病、麦类云纹病、小麦叶枯病、凤梨黑腐病、玉米丝黑穗病等均有效。对鱼类及鸟类较安全。对蜜蜂和天敌无害。三唑酮的杀菌机制原理极为复杂,主要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因而抑制或干扰菌体附着孢及吸器的发育,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三唑酮对某些病菌在活体中活性很强,但离体效果很差。对菌丝的活性比对孢子强。三唑酮可以与许多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等现混现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发来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发来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20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