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接触网接触线设置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2190.6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8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华;牛永剑;卢学飞;于国亮;赵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新伟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23 | 分类号: | B60M1/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30 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接触 设置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移动接触网接触线设置结构,应用于移动接触网腕臂结构中,包括承力索、接触线和悬吊件,所述承力索设置在腕臂结构中的旋转机构上;所述接触线悬空设置,所述接触线与腕臂结构处于分离状态;所述悬吊件用于悬吊住接触线。所述悬吊件的一端设在承力索上,所述悬吊件的另一端与接触线连接。还包括防摆动结构用于防止接触线摆动。本发明提供的设置结构减少了电弓的接触力突变,极大减少了冲击硬点。本发明还设置了防摆动结构,有效的克服了接触线摆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化铁路移动接触网领域,具体涉及移动接触网接触线设置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移动接触网中接触线是直接设置在腕臂上,一种方式是接触线和承力索分开设置腕臂上,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共用的旋转支持轴,上端设置承力索,下端设置接触线,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接触线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腕臂上的,是固定死的。需要使用定位线夹夹持住接触线,有时候定位线夹(接触线夹持结构),定位线夹上还会设置滑道等结构。
接触网硬点,就是由于接触悬挂或接触线上的某些部分,如在跨距两端的定位点处弹性变差或有附加重量时,电力机车在运行中,在机车受电弓高速运行通过的情况下,这些部分都会出现不正常的升高(或降低),甚至出现撞弓、碰弓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本征状态即为硬点。接触网硬点是一种有威胁的物理现象,它会破坏弓网间的正常接触和受流,加快导线和受电弓滑板的异常磨耗和撞击性损害,常在这些部位造成火花或拉弧,从而损伤接触线和受电弓。接触线硬点的发生,也会影响到牵引电机的正常取流,在拉弧的暂态过程中对牵引电机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时,还会影响机车的牵引质量。
硬点对接触网、受电弓的伤害有两种情况,一是机械伤害,另一个是电弧伤害。机械伤害是指对受电弓、接触导线轻微的碰伤,刮伤等(有明显痕迹的就称之为打弓点了),通常我们说硬点对弓(网)的伤害,主要是硬点引起的弓网离线和离线瞬间产生的高温电弧,它对接触网、受电弓有很大的危害。对受电弓的伤害主要表现在对弓头的点蚀、汽化。对接触导线的伤害除了对接触导线的点蚀、汽化以外,就是对导线的高温退火。
接触硬点是造成机车受电弓离线的重要原因之一,机车受电弓离线对机车牵引电机、电器、受电弓、接触网、牵引变压器及供电系统都有危害。
接触网硬点产生原因主要有:
1、设计原因:由于绝缘锚段关节处和分相绝缘镭段关节采用的特型定位器,定位器重量较重且集中,引起定位处的弹性降低;元件式分相、分段接头处,电连接线夹处,隔离开关、避雷器及上网的电连接重量较重且集中,从而引起受电弓的接触力突变,造成较大冲击硬点。
2、材质原因:采用合金接触导线晶粒不均匀,导线内部存在应力,在张力作用下形成波浪弯,接触导线在制造或缠盘过程中形成硬点。
3、施工原因:接触导线在放线过程中没有采用恒张力放线、没有按照施工工艺放线形成硬点;在接触网安装调整中人员登踩接触导线、作业车升降平台直接顶抬接触导线产生硬点。
4、供电原因:接触网定位线夹、吊弦线夹、电连接线夹、接头线夹、中心锚结线夹偏斜;定位坡度偏大(偏小)处所,定位器止钉间隙不标准,弹性较差(无法正常抬高);局部导线坡度变化大(跨线桥、隧道口等处所接触导线高度变化剧烈引起接触线坡度较大),定位点间、吊弦点间高差超标,吊弦受力不均匀或某一吊弦受力较大,形成硬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有效降低硬点的移动接触网接触线设置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移动接触网接触线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接触网腕臂结构中,包括承力索、接触线和悬吊件,其中
所述承力索设置在腕臂结构中的旋转机构上;
所述接触线悬空设置,所述接触线与腕臂结构处于分离状态;
所述悬吊件用于悬吊住接触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新伟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兰州新伟车辆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21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