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适应判决反馈均衡的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72418.1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7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中;蔡晨;周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25/03 | 分类号: | H04L25/0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鄢功军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判决 反馈 均衡 信号 处理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滤波器的自适应判决反馈均衡信号处理方法,包括对输入信号进行均衡运算得到衰减信号;根据预设反馈阶数和预设反馈系数对衰减信号采样得到误差信号和数据采样信号;对误差信号和数据采样信号串并转化得到并行数据m位误差信号和m位数据采样信号;对m位误差信号计数统计,根据计数统计结果调整预设反馈阶数,并重复上述调整操作至预设反馈阶数恒定;获取滤波器对衰减信号的响应和期望值,对响应和期望值做差得到误差值,根据误差值调整预设反馈系数,并重新采样,重复上述调整操作至误差值至收敛;输出恒定后的预设反馈阶数及误差值收敛后的预设反馈系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判决反馈均衡信号处理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判决反馈均衡的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主流通信方式的不断进步,人们追求生活品质的提升而催生出众多高速多媒体技术,导致通信数据量急速增长,高速通信能够实现的数据传输带宽已经成为限制系统整体性能的瓶颈。有线通信基本的数据传输方式有两种: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并行传输通过多条传输线实现同步信号传递,但该方式需要更多的传输媒介和复杂的板级布线,并且并行信号间的耦合和干扰以及传输偏斜电制约了它的应用速度和传输距离。而串行通信因其高速率、低开销的优点逐渐成为了芯片之间通信的主流链接方式,在高速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
串行通信的数据传输链路包括发射机、通信信道和接收机。实际通信信道的诸多非理想因素,例如趋肤效应、介质损耗、传输线阻抗不连续造成的信号反射等会产生码间串扰,导致信道噪声和信号频率衰减,严重降低接收信号质量,会造成数据误码并且限制信号传输速率与通信链路长度,因此,必须采用均衡技术对信道非理想因素引入的衰减进行补偿,提升信号品质。常用的均衡技术包括发射机的去加重和预加重技术、接收机的线性均衡技术和判决反馈均衡技术等。接收机的连续时间线性均衡技术在全频带内对传输信号进行补偿,不需要进行数据采样,电路结构简单,但是,随着通信数据频率的增长,码间干扰引入的信号衰减问题愈发显著,因此,需要在接收机采用判决反馈均衡技术,消除信号拖尾,提升被采样数据的品质。判决反馈均衡器的反馈系数决定了均衡器的补偿效果,当均衡系数与码间干扰成分能够良好匹配时,能够实现最佳的均衡效果。此外,对于高速串行通信应用,当信号反射引起的数据衰减不容忽视,需要采用多阶判决反馈均衡消除信号衰减,其中高速采样电路的功耗随采样阶级的增加而大幅增加,恶化系统能耗。
因此,目前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方案适应不同的通信数据率和不同的传输信道,提升均衡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功耗。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固定阶数的判决反馈均衡器在信道匹配及电路效率方面的局限性,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滤波器的自适应判决反馈均衡信号处理方法,包括:
对输入信号进行均衡运算得到衰减信号;
根据预设反馈阶数和预设反馈系数对所述衰减信号进行采样得到误差信号和数据采样信号;
对所述误差信号和所述数据采样信号进行串并转化得到并行数据,所述并行数据包括m位误差信号和m位数据采样信号;
对所述m位误差信号进行计数统计,根据计数统计结果调整所述预设反馈阶数,并根据调整后的预设反馈阶数重新对所述衰减信号进行采样,重复上述对预设反馈阶数的调整操作,直至所述预设反馈阶数恒定不变;
获取滤波器对所述衰减信号的响应和期望值,对所述响应和所述期望值做差得到误差值,根据所述误差值调整所述预设反馈系数,根据调整后的预设反馈系数重新对所述衰减信号进行采样,重复上述对预设反馈系数的调整操作,直至所述误差值至收敛;
输出恒定后的预设反馈阶数以及所述误差值收敛后的预设反馈系数;
其中,m为向上取整的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24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