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纺布柔软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4805.9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5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雷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峻筠秀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3/402 | 分类号: | D06M13/402;D06M13/41;D06M13/463;D06M15/356;D06M15/53;D06M13/207;D06M11/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15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纺布 柔软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无纺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纺布柔软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混合氨基酸作为基础原料,通过在催化剂、缩合剂等作用下,与以马来酸酐、丁二酸酐的混合料进行反应,利用混合氨基酸与其中丁二酸酐进行反应,形成了酰胺类物质,通过后续加入的三钛酸钠的作用,可以很好的与无纺布进行化学键的结合,提高了柔软剂效果,其次,通过马来酸酐的改性,可更好地降低纤维的静电和纤维间的摩擦,提高纤维的舒展性,进一步提高柔软效果,其次,再利用复合料,通过复合料对产品进行改性,同时,本申请是以复合氨基酸作为基础原料,对其进行改性等操作,其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且对环境及人无伤害,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纺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纺布柔软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所用的季铵盐型柔软剂中单烷基季铵盐由于毒性大、生物降解性差等已逐渐被淘汰;二烷基季铵盐和烷基酰基季铵盐的毒性虽比单烷基季铵盐低,但其生物降解性很差,会杀死生物菌且易在污水处理时被污泥吸收而污染农田,因此已停止使用,至于咪唑型(如柔软剂IS)和吡啶季铵盐型(如VelanPF)等阳离子型柔软剂的BOD小、用传统的生化法来处理降解比较困难,虽然目前没有禁用,但按 生态要求它们的使用也是有问题的。目前所用的季铵盐型柔软剂中单烷基季铵盐由于毒性大、生物降解性差等已逐渐被淘汰,故,亟需开发一种可生物降解,且柔软性能好的无纺布柔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无纺布柔软剂不易降解,且易污染环境,柔软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无纺布柔软剂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纺布柔软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数计,取120~140份混合溶剂、50~60份混合料、30~40份聚乙二醇、20~25份混合氨基酸、3~5份催化剂及1~3缩合剂,首先将混合溶剂、混合料、混合氨基酸混合均匀,预热;
(2)待预热结束后,加入缩合剂,氮气保护,升温,搅拌,加入催化剂,搅拌反应,静置,冷却,过滤,烘干,收集干燥物;
(3)将干燥物、复合料、N-羟基琥珀酰亚胺及二氯甲烷按质量比4:3~6:0.5:15~18放入反应器,升温,搅拌,冷却,静置;
(4)待静置结束后,冷冻干燥,收集冷冻干燥物,按重量份数计,取100~110份水、40~50份冷冻干燥物、7~11份柠檬酸、3~7份烷基三甲基季铵、0.5~1.1份三钛酸钠,混合均,即得无纺布柔软剂。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混合溶剂为氯仿、二氯甲烷及丁二酸按体积比1:1:1~3混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混合料为将马来酸酐、丁二酸酐按质量比9:2~5混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混合氨基酸为丝氨酸、酪氨酸按质量比3:2~5混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五氧化二磷、三氧化二铝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缩合剂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复合料为将偶氮二异丁氰、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按质量比1:10~20混合而成。
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以混合氨基酸作为基础原料,通过在催化剂、缩合剂等作用下,与以马来酸酐、丁二酸酐的混合料进行反应,利用混合氨基酸与其中丁二酸酐进行反应,形成了酰胺类物质,通过后续加入的三钛酸钠的作用,可以很好的与无纺布进行化学键的结合,提高了柔软剂效果,其次,通过马来酸酐的改性,可更好地降低纤维的静电和纤维间的摩擦,提高纤维的舒展性,进一步提高柔软效果,其次,再利用复合料,通过复合料对产品进行改性,一是提高耐水性,二是增加对于纤维的结合性能,提高柔软效果,同时,本申请是以复合氨基酸作为基础原料,对其进行改性等操作,其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且对环境及人无伤害,绿色环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峻筠秀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峻筠秀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48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状电机电子限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隐藏式UV杀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