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龙虾养殖结构及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6166.X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6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罗思;金诗语;王朝宇;罗妍;何小燕;李相前;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01K6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地址: | 22300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龙虾 养殖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龙虾养殖结构及养殖方法,属于小龙虾养殖技术领域。它包括池塘,所述池塘内周壁为斜坡;所述池塘内设有水草繁衍区,该区域种植水草;栖息隐匿区,该区域栖息藏匿小龙虾;摄食捕捞区,该区域投放饵料及进行小龙虾捕捞;所述池塘内按序重复分布有水草繁衍区、栖息隐匿区、水草繁衍区和摄食捕捞区;所述斜坡处为休憩区,斜坡上种植沉水植物,小龙虾于该区域休憩。本发明的养殖结构,根据小龙虾的习性进行结构设计,不同的结构区域相互配合,能有效增加小龙虾的养殖密度,降低小龙虾自相残杀的情况发生,且方便后期捕捞,同时,本发明的养殖结构成本低,稳定性好,便于重复养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小龙虾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小龙虾养殖结构及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是我国养殖规模最大、养殖产量最高的淡水虾类,2018年我国小龙虾总产量达163.87万吨,养殖总面积达1680万亩,产业总产值高达3690亿元。小龙虾产业已经逐步形成了集苗种繁育、健康养殖、加工流通、餐饮和节庆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异常火爆的消费市场也使得小龙虾养殖业成为了许多地区的支柱型特色农业。
由于小龙虾是一种具有较强格斗习性的底栖动物,领域行为明显,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密度过大容易引发自相残杀现象,以至于养殖密度过高养殖效益反而不高,这使得实际养殖过程中小龙虾的养殖密度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且,为了充分利用养殖水域资源、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养殖实践过程中通常采取与其他作物(如水稻、茭白)或其他水产经济动物(如河蟹、鳜、黄颡鱼、鲢、鳙)共作(或混养)、连作的方式开展生产活动,这些养殖方法或技术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域面积的养殖效益,但并没有真正提高小龙虾的养殖产量;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小龙虾的消费需求,我国小龙虾养殖规模逐年扩张,养殖面积过度的扩张也引发了一些不良现象,甚至对耕地造成了不利影响,此外,这种多元经济生物的连作与共作模式往往需要较高的种养技术,这也使得养殖户的养殖效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有学者对江汉平原地区266户稻虾综合种养单位的利润进行分析发现,调查的种养单位中6.19%处于亏损状态,48.10%盈利低于整体平均值,只有9.05%的盈利高出平均值1倍以上,而对于新入行的养殖户而言,近30%的养殖户可能面临亏损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小龙虾养殖结构,包括池塘,所述池塘内周壁为斜坡;
所述池塘内设有:
水草繁衍区,该区域种植水草;
栖息隐匿区,该区域栖息藏匿小龙虾;
摄食捕捞区,该区域投放饵料及进行小龙虾捕捞;
所述池塘内按序重复分布有水草繁衍区、栖息隐匿区、水草繁衍区和摄食捕捞区;
所述斜坡处为休憩区,斜坡上种植沉水植物,小龙虾于该区域休憩。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小龙虾养殖结构,可选地,所述斜坡上沉水植物的种植面积为斜坡总面积的30%~4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小龙虾养殖结构,可选地,所述斜坡的坡度为1∶(1~1.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小龙虾养殖结构,可选地,所述休憩区种植有黑叶轮藻和菹草;所述水草繁衍区种植有苦草和黑叶轮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小龙虾养殖结构,可选地,所述栖息隐匿区中布置有栖息隐匿构筑体,其包括:
竖杆,其有若干根,竖置设置,底端插入池塘底部,顶端露出水面,竖杆沿池塘长度方向布置有多排;
横杆,其有若干根,水平设置,与竖杆固定连接,每根横杆与同一排的竖杆固定连接;
栖息隐匿管,其有若干根,均为两端开口壁面镂空的中空管件,栖息隐匿管平行于池塘长度方向布置,栖息隐匿管水平布置,搭在处于相同高度的横杆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小龙虾养殖结构,可选地,所述栖息隐匿管顶部壁面贯穿开设有呈椭圆形的顶孔,顶孔短径为栖息隐匿管内径的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61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