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转移弧等离子炉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6291.0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6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7D1/16 | 分类号: | F27D1/16;F27D3/15;F27D19/00;F27D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冯春回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转移 等离子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转移弧等离子炉结构,包括等离子炉本体,第一旋转轴另一端穿过吸热板侧板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排渣管内对称设有两刮板,第二旋转轴两端分别穿出第一桶体与刮板侧壁固定连接,两刮板之间夹角为135°,第二旋转轴与第一桶体旋转连接,吸热板底端固定连接有导热板,筒体侧壁固定连接有锅炉,导热板另一端穿入锅炉内,导热板与锅炉固定连接,双轴电机的型号为180M1‑8‑1.7k/W,筒体采用陶瓷纤维材料制作,吸热板的壁厚为5cm‑7cm,能够实现残渣交替从第一桶体两侧下落的同时防止排渣管堵塞,便于接下来残渣上热量的转移,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能够使得残渣缓慢交替下降,便于热量的转移应用于生活,从而间接节约资源,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转移弧等离子炉结构。
背景技术
随科技发展,冶金、环保、危害废弃物处理等领域需要使用可产生高温(温度可达7000K以上)焰流的等离子炉,在5000K以上的高温焰流中各种物质均已气化、解离、甚至电离,因此用等离子炉处理危害废弃物被认为是目前最可靠的方法之一,为提高等离子炉的效率,大多推荐用转移弧型等离子炉,传统的转移弧等离子炉在对物质解离后,带有热量的残渣被直接排出,不能够对残渣上的热量进行利用,浪费资源,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转移弧等离子炉结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转移弧等离子炉结构,包括等离子炉本体,所述等离子炉本体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等离子炉本体底端固定连通有排渣管,所述排渣管外壁固定套有筒体,所述筒体形状为漏斗形,所述筒体倒置,所述筒体底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支腿,所述筒体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形状为V形,所述吸热板开口朝下,所述吸热板两侧板表面自下而上对称设有多个导流杆,所述导流杆自下而上长度逐渐减小,所述导流杆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另一端穿过吸热板侧板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旋转轴自下而上逐渐缩短,所述第一旋转轴上固定套有轴承,所述轴承外环固定嵌入到吸热板侧板内,所述第一旋转轴与吸热板旋转连接,所述吸热板侧板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斜杆,所述吸热板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桶体,所述第一桶体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桶体上自下而上贴合旋转套有多个第二斜齿环,所述第二斜齿环与第一斜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桶体上自下而上固定套有多对限位环,每对限位环与每个第二斜齿环一一对应且与其表面贴合,相邻第二斜齿环之间设有第三斜齿轮,相邻第二斜齿环之间通过第三斜齿轮啮合,所述第三斜齿轮通过旋转轴与第一桶体旋转连接,最底端第二斜齿环底面固定连接有U形杆,所述第一桶体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双轴电机轴心不在同一竖直直线,所述双轴电机底端输出端与U形杆横杆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桶体顶端穿过吸热板穿入排渣管内,所述双轴电机顶端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桶体,所述第二桶体内贴合滑动设有T形螺纹杆,所述T形螺纹杆顶端穿出第二桶体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截面为方形,所述齿条顶端穿出第一桶体固定连接有锥形块,所述齿条与第一桶体滑动连接,所述T形螺纹杆与第二桶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桶体内对称设有两第二旋转轴,一第二旋转轴上固定套有第一齿环,所述第一齿环与齿条啮合,所述第二旋转轴上固定套有第二齿环,两第二齿环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所述排渣管内对称设有两刮板,所述第二旋转轴两端分别穿出第一桶体与刮板侧壁固定连接,两刮板之间夹角为135°,所述第二旋转轴与第一桶体旋转连接,所述吸热板底端固定连接有导热板,所述筒体侧壁固定连接有锅炉,所述导热板另一端穿入锅炉内,所述导热板与锅炉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双轴电机的型号为180M1-8-1.7k/W。
优选的,所述筒体采用陶瓷纤维材料制作。
优选的,所述吸热板的壁厚为5cm-7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62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