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牙齿矫治器的佩戴信息采集监测处理微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6357.6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5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河;廖文;王军;李宇;李威;杜涛;梁刚;万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7/08 | 分类号: | A61C7/08;G16H10/00;G16H40/60;H02J50/00;H02J50/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牙齿 矫治 佩戴 信息 采集 监测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牙齿矫治器的佩戴信息采集监测处理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系统信息采集设备、外设无线充电设备以及信息读取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微系统信息采集设备包括微机械压力传感器、信息处理IC芯片和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所述微系统信息采集设备安装在牙齿表面作为牙齿矫治器的安装凸块。采用本发明的微系统,既能够准确的采集佩戴者的矫治器佩戴时间信息,还不会影响矫治器的佩戴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电子信息采集系统,尤其涉及应用在牙齿矫治器上的用于采集和监测佩戴信息的处理微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中国专利CN107865663A中公开了一种牙齿附着用可穿戴式设备和牙齿固定用感应设备,并具体公开了:牙齿附着用可佩带式设备包括,感应患者的生物信息的传感部,和把上述传感部上感应的生物信息以数据储存,并发送上述储存的数据的通信控制部。并且,上述传感部,包括接触患者的舌头或者牙龈,或露出在口腔内部,感应唾液或者体温,感应患者的生物信息的传感头,和结合了上述传感头的传感芯片。并且,在上述传感头上,至少配备了热电元件,压电元件,化学物质检测元件,标记传感器中的某一个。并且,上述通信控制部,包括以数据形式储存在上述传感部感应的患者的生物信息的数据存储部,和远程发送上述数据存储部中储存的数据送信部。并且,还包括显示在上述数据送信部发送的数据的监控部。并且,上述监控部,为了显示上述数据,至少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为了远程传输作为显示设备被配备。上述传感部,为了不因为唾液而发生变形,至少一部分以疏水性涂层膜进行涂层处理。并且,本发明的牙齿附着用可穿戴式设备是形成与牙齿的齿形对应的牙齿附着部的牙齿附着用可穿戴式设备,包括与上述牙齿附着部的一面结合后,露出在口腔内,感应患者的体温的传感头,和利用在上述传感头上感应到的体温,测定上述牙齿附着部在牙齿上的附着时间的时间测定部。并且,上述传感头上,配备了热电元件,上述热电元件,只在设定温度发生电,在上述热电元件发生的电可以提供到上述时间测定部。
上述专利中的将感应器的传感头11、传感芯片12以及通信控制部20安装到牙齿附着部上,三者之间采用电线进行电连接(参见专利CN107865663A的说明书附图)。采用可穿戴式设备,比如说透明的矫正设备,采用感应到患者的体温,测定可穿戴设备在牙齿上附着时间。但是,上述方案中是将感应器间接地安装到可穿戴设备上或者通过有创的方式安装到牙床上。若是安装到可穿戴设备如牙齿矫正器上,必然会导致矫正器的结构复杂,并且穿戴之后引起佩戴者的强烈的异物感和不适感。而且,其采用三个部件(传感头11、传感芯片12以及通信控制部20)分离设置且电连接的方式,又是设置在牙齿附着部上,第一会导致患者口腔异物感严重,第二极有可能会因患者口腔湿度较高可能导致电连接失效而无法工作。另外,通过温度检测佩戴时间会收到环境因素影响,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
在中国专利CN108784859A公开了了一种牙齿矫正系统,包括牙齿矫正器(例如隐形牙套)、(无源)射频标签和读卡器;牙齿矫正器和射频标签可被放置在口腔内部,读卡器可被放置在口腔外部。所述射频标签进一步包括IC芯片、供电电路、触点装置和调节电阻;IC芯片、供电电路和调节电阻位于牙齿矫正器内;触点装置贴合置于牙齿矫正器(优选舌侧)接触牙齿的面上,并且与调节电阻并联;所述触点装置包括没有接触连接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当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全部或部分接触到牙齿表面时,第一、二触点能够形成电连接;所述触点装置和调节电阻用于控制供电电路在接收到读卡器发出的读取信号时向IC芯片供电……且所述读卡器每个固定时间T0(例如每10分钟,也可以非固定时间)读取所述射频标签的信息,记录读取状态信息Si;所述状态信息可用于判断所述牙齿矫正器的佩戴时间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63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