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76834.9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5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黄阿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框体,框体包括相邻的功能区域和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减薄区域,减薄区域的厚度小于功能区域的厚度;第一区域还包括第一过渡区域,第一过渡区位于减薄区域和功能区域之间;第一过渡区与减薄区域连接的一端的厚度与减薄区域的厚度相等,第一过渡区与功能区域连接的一端的厚度与功能区域的厚度相等,且沿减薄区域指向功能区域的方向上,第一过渡区至少包括第一厚度区和第二厚度区,第二厚度区位于第一厚度区靠近功能区域的一侧,第一厚度区的厚度小于第二厚度区的厚度。本发明设置第一减薄区可以通过局部减薄,可以减少重量,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科技的快速发展,液晶显示装置(如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屏等)凭借低压驱动、平板结构、显示信息量大、易于彩色化、长寿命、无辐射无污染等优点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液晶显示装置是一种被动型显示装置,其本身不能发光,因此需要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配置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BLU)来提供其所需要的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的效果。目前,广泛开拓的需求也对液晶显示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外形尺寸上,追求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越薄越好。尤其5G的来临,液晶显示装置需要更多的天线等设备,导致液晶显示装置整体更重,影响使用体验,故如能在功能和质量不变前提下,将重量减轻则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设置第一减薄区可以通过局部减薄,可以减少重量,降低成本。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
框体,所述框体包括相邻的功能区域和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减薄区域,所述减薄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功能区域的厚度;
所述第一区域还包括第一过渡区域,所述第一过渡区位于所述减薄区域和所述功能区域之间;
所述第一过渡区与所述减薄区域连接的一端的厚度与所述减薄区域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过渡区与所述功能区域连接的一端的厚度与所述功能区域的厚度相等,且沿所述减薄区域指向所述功能区域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过渡区至少包括第一厚度区和第二厚度区,所述第二厚度区位于所述第一厚度区靠近所述功能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一厚度区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厚度区的厚度。
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所提供的任意一种背光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框体包括相邻的功能区域和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减薄区域,减薄区域的厚度小于功能区域的厚度。通过在框体设置是减薄区域,使得框体局部减薄,可以减少重量,降低成本。进一步的,第一区域还包括第一过渡区域,第一过渡区位于减薄区域和功能区域之间;且沿减薄区域指向功能区域的方向上,第一过渡区至少包括第一厚度区和第二厚度区,第二厚度区位于第一厚度区靠近功能区的一侧,第一厚度区的厚度小于第二厚度的厚度。即减薄区域和功能区域之间的厚度不同存在段差受应力容易发生断裂,在减薄区域和功能区域之间设置第一过渡区,且第一过渡区包括靠近减薄区域一侧的第一厚度区和靠近功能区域一侧的第二厚度区,第一厚度区的厚度小于第二厚度的厚度,即第一过渡区通过设置第一厚度区和第二厚度区可以使得减薄区域和功能区域之间有一个过渡区,避免减薄区域和功能区域之间的厚度段差较大受应力容易发生断裂。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68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