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实用型热风炉烧炉操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77136.0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5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白雪;徐春柏;贾玥彤;鲁璐;王亚腾;柏忠帅;马光宇;刘常鹏;李卫东;孙守斌;郝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集团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9/00 | 分类号: | C21B9/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实用型 热风炉 操控 方法 | ||
1.一种高效实用型热风炉烧炉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各座高炉所有的热风炉,在正常生产工况条件下,进行一次热平衡测试,形成热平衡测试分析报告,并将此测试与分析数据作为各热风炉热平衡计算的基准;该热平衡测试每年进行一次,并按新的测试与分析数据,逐年更新热风炉热平衡计算的基准值,并保存在数据库中;
步骤2、实时采集每座热风炉在送风期的风量、风温和送风时间,在燃烧期的煤气热值、煤气流量、助燃空气流量、燃烧期时间、热风炉拱顶温度、排烟温度、助燃空气与煤气预热温度参数,作为模型计算与动态修正的依据;以热平衡测试时热风带出的总热量为基准值,并以偏离基准值的大小作为判定高炉工况是否正常及换炉制度的依据,当实际值小于热平衡测试时的热风总热量8-12%时,按正常工况处理,并执行固定周期换炉制度;当实际值大于等于热平衡测试时的热风总热量8-12%时,按非正常工况处理,并执行非固定周期换炉制度;
步骤3、建立热风炉热平衡模型及煤气消耗量模型
3.1热风炉热平衡模型
为简化计算,以热风炉一个工作周期:包括含燃烧期、换炉期与送风期送出的每m3热风为单位,建立总热收入与总热支出热平衡模型:
QR=Q1+Q2+Q3+Q4……(1)
QZ=Q1+Q2+Q3+Q4+Q5+Q6+Q7+Q8+Q9……(2)
式中:QR:总热收入kJ/m3;QZ:总热支出kJ/m3;
Q1:煤气燃烧化学热kJ/m3,Q1=B×QD……(3);
B:热风炉送出每m3热风所消耗的煤气量m3/m3,QD:煤气低发热量kJ/m3;
B=Vm×τr/(Vf×τf)……(4)
式中:Vm为热风炉烧炉的平均煤气流量m3/h,τr及τf分别为热风炉的燃烧期及送风期时间h,Vf为热风炉送出的实际热风流量m3/h;
Q2:煤气带入的物理热kJ/m3;Q2=B×(cmtm-cmete)……(5)
式中:tm、te分别为煤气及环境的平均温度℃,cm、cme分别为煤气在tm及te时的平均比热kJ/m3℃;
Q3:助燃空气带入的物理热kJ/m3;Q3=α×B×(cktk-ckete)……(6)
式中:α:燃烧期平均空燃比,tk、tke分别为助燃空气平均预热温度及环境的平均温度℃;ck和ce分别为空气在tk℃与te℃时的平均比热kJ/m3℃;
Q4:冷风带入的物理热kJ/m3;Q4=cf1tf1-cfete……(7)
式中:tf1、te分别为冷风及环境的平均温度℃;cf1、ce分别为空气在tf1及te时的平均比热kJ/m3℃;
Q1:热风带出的热量kJ/m3;Q1=cf2tf2-cfete……(8)
式中:tf2、te分别为热风及环境的平均温度℃;cf2、cfe分别为空气在tf2和te温度时的平均比热kJ/m3℃;
Q2:烟气带出的热量kJ/m3;Q2=BbVy(cy2ty2-cyete)……(9)
式中:ty2、te分别为烟气与环境的平均温度;cy2、cye分别为烟气在ty2及te温度时的平均比热kJ/m3℃;
Vy:实际烟气量m3/m3煤气,若没有实测数据,可按烟气成分推算;b:煤气不完全燃烧时烟气修正系数,煤气完全燃烧时b=1;
Q3: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即烟气中未燃烧的可燃气体热损失kJ/m3,按烟气成分计算,若煤气完全燃烧,则Q3=0;
Q4:炉体表面散热量kJ/m3;
Q4=∑[k×(ti-te)×Ai]×τ/(Vf×τf)……(10)
式中:k:对流换热系数kJ/m2℃,根据该表面几何位置查表选取,ti、te分别为第i处炉体表面温度与该处环境温度℃;Ai:第i处炉体表面积m2;τ:测试周期时间h;τ=τr+τf;Vf:送风期平均风量m3/h;
Q5:冷风管道表面散热kJ/m3;
Q5=∑[k×(ti-te)×Ai]×τ/(Vf×τf)……(11)
Q6:热风管道表面散热kJ/m3;
Q6=∑[k×(ti-te)×Ai]×τ/(Vf×τf)……(12)
Q7:烟道表面散热kJ/m3;
Q7=∑[k×(ti-te)×Ai]×τ/(Vf×τf)……(13)
Q8:热风炉泄压带出热kJ/m3;
Q8=VL(cf2tf2-cfete)/∑Vfτf……(14)
式中:VL为热风炉容积m3;tf2、te分别为热风及环境的平均温度;cf2和cfe分别为空气在tf2及te时的平均比热kJ/m3℃;
Q9:冷却水吸热kJ/m3;
Q9=GS(CCtc-Cjtj)×τ/∑Vfτf……(15)
式中:GS为冷却水流量kg/h;Cc、Cj分别为出水与进水比热kJ/m3℃;tc、tj分别为出水与进水温度℃;
热风炉热效率η=(Q1-Q4)/(QR-Q4)……(16)
3.2热风炉煤气消耗量模型
由上式(1)、(16)可得:Q1=(Q1-Q4)/η-(Q2+Q3)……(17)
代入(3)式:B=[(Q1-Q4)/η-(Q2+Q3)]/QD……(18)
热风炉燃烧期的总煤气量:Bz=B×Vf×τf……(19)
将(18)式B代入(19)式可得
Bz=[(Q1-Q4)/η-(Q2+Q3)]/QD×(Vf×τf)……(20)
从(20)式可知,在热风炉燃烧期,影响总煤气消耗量的主要因素有:送风期热风带出的热量(Q1-Q4),热风炉热效率η,空、煤气预热温度(Q2+Q3),煤气低发热量QD及总风量(Vf×τf);在实时操作过程中,对式(20)给出的总煤气量应根据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动态修正;
(1)当助燃空气、煤气预热温度偏离热平衡测试值时,按下式进行修正:
ΔQ2=B×(cm1tm1-cmtm)……(21)
ΔQ3=α×B×(ck1tk1-cktk)……(22)
式中:ΔQ2、ΔQ3:分别为煤气与助燃空气带入物理热的修正量kJ/m3;
tm、tm1:分别为热平衡测试时与实际生产时的煤气预热温度℃;
cm、cm1:分别为tm、tm1温度时的煤气平均比热kJ/m3℃;
tk、tk1:分别为热平衡测试时与实际生产时的助燃空气预热温度℃;
ck、ck1:分别为tk、tk1温度时的助燃空气平均比热kJ/m3℃;
(2)当热风炉从送风期转为燃烧期时,在送风期热风带出的热量偏离热平衡测试值时,按下式进行修正:
ΔQ1=cfstfs-cf2tf2……(23)
式中:ΔQ1:为前一送风期热风带出热量与热平衡时的差值kJ/m3;
tf2、tfs:分别为热平衡测试时与前一送风期热风平均温度℃;
cf2、cfs:分别为tf2、tfs温度时的平均比热kJ/m3℃;
(3)当煤气发热量偏离热平衡测试值时,按下式进行修正:
ΔQD=QD1-QD……(24)
式中:ΔQD:为当前煤气发热量与热平衡时的差值kJ/m3;
QD、QD1:分别为热平衡测试时与当前时刻煤气低发热量kJ/m3;
综合上述影响因素,热风炉燃烧期的总煤气消耗量Bz m3,可按下式进行动态修正:
Bz=[(Q1+ΔQ1-Q4)/η-(Q2+ΔQ2+Q3+ΔQ3)]/(QD+ΔQD)×Vf×τf……(25)
步骤4、确定热风炉送风期及燃烧期时间
热风炉送风期时间及燃烧期时间取决于高炉所配置的热风炉座数和送风制度,单炉送风,包括一烧一送、两烧一送、三烧一送,双炉送风、半并联交叉送风,具体送风制度由现场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给定;
4.1送风期时间的确定
1)在高炉正常生产工况时,热风炉按固定周期时间进行送风和换炉,其送风时间依据送风制度进行计算:
单炉送风时:τf=(τr+τh)/(N-1)……(26)
双炉送风时:τf=2(τr+τh)/(N-2)……(27)
半并联交叉送风时:τf=τr+τh……(28)
式中:τf、τr、τh:分别为送风、烧炉、换炉时间h,N:高炉所配置的热风炉座数,N=3或4;
2)在高炉非正常生产工况时,按非固定周期时间进行送风和换炉,具体时间取决于送风期的热风平均流量与平均风温,其送风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由热风炉送风期送出热风的总热量平衡可得:
Vf×τf×Q1=(Vf+ΔVf)×(τf+Δτf)×Q1,归并后可得:
Δτf=(Vf×τf)/(Vf+ΔVf)-τf……(29)
τff=τf+Δτf……(30)
式中:τff:为热风炉非固定周期送风时间h;ΔVf:为高炉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时热风炉送风期平均风量差值m3/h;Δτf:为高炉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时热风炉送风期送风时间差值h,当ΔVf为负值时,Δτf为正,代表总送风时间τff延长,反之缩短;
当高炉工况由非正常工况转为正常工况时,应及时调整为固定周期换炉制度;
4.2燃烧期时间的确定
燃烧期时间取决于热风炉座数和送风制度,按不同的热风炉座数和送风制度分别计算:
单炉送风时:τr=(N-1)×τf-τh……(31)
双炉送风时:τr=τf×(N-2)/2-τh……(32)
半并联交叉送风时:τr=τf-τh……(33)
式中:τr:燃烧期时间h
步骤5、热风炉燃烧期分段时间及煤气流量的确定
5.1燃烧期各段时间的确定
依据热风炉烧炉特点,将热风炉燃烧期细分为快速加热期、保温蓄热期、排烟温度控制期三个阶段,各加热期的加热时间可按下式确定:
τk=(0.18~0.30)×τr……(34);τw=(0.48~0.60)×τr……(35);
τy=(0.07~0.10)×τr……(36);τh=C……(37);C为常数,为0.17小时;
τr=τk+τw+τy……(38);
式中:τk、τw、τy、τh:分别为快速加热期、保温蓄热期、排烟温度控制期与换炉期时间h,排烟温度控制期含闷炉;τr:为燃烧期时间h;
5.2各加热期煤气总量的确定
Bk=kk Bz/τk……(39);Bw=kw Bz/τw……(40);By=ky Bz/τy……(41);
式中:Bk、Bw、By:分别为快速加热期、保温蓄热期、排烟温度控制期煤气流量m3/h;Bz:为燃烧期总煤气量m3;
kk、kw、ky:分别为快速加热期、保温蓄热期、排烟温度控制期煤气流量系数;
其中:kk=0.20~0.35……(42);kw=0.65~0.75……(43);ky=0.05~0.10……(44);
换炉期不消耗煤气;
步骤6、热风炉各加热期空燃比的优化
按在线采集的煤气热值计算最佳空燃比α,其经验算法为:α=QD/4180……(45);
在快速加热期:αk=(1.00~1.05)×α……(46);
在拱顶温度保温期:αw>1.05×α……(47);
在排烟温度控制期:αy=(1.00~1.05)×α……(48);
式中:αk、αw、αy:分别为快速加热期、保温蓄热期、排烟温度控制期空燃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集团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鞍钢集团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713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壳体缠绕芯模用波形壳板
- 下一篇:对射式光电开关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