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板材弧形折弯装置及折弯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77328.1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80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滨;姚洪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博汇机械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1 | 分类号: | B21D5/01;B21D43/12;B21D43/00;B21D43/14;B21D43/02 |
代理公司: | 无锡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张春合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板材 弧形 折弯 装置 工艺 | ||
1.一种金属板材弧形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折弯模板,折弯模板下方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驱动传送带升降,折弯模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折弯槽,折弯模板上方设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上设有折弯组件和夹紧组件,折弯模板两侧分别设有固定组件和转动组件;采用所述弧形折弯装置弯折金属板材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调试:对每个折弯槽进行折弯测试,并对折弯以后的板材外观进行检测,确定每个折弯槽适合的板材厚度范围和板材折弯角度范围;
S2.角度和移动距离确定:根据所需要的成品形状确定板材的折弯角度和板材水平移动的距离;
S3.测量:对板材的厚度进行测量;
S4.选用:根据板材的厚度和板材的折弯角度选取合适的折弯槽;
S5.折弯:对板材进行折弯形成成品,具体步骤如下:
a.板材水平放置在传送带上,夹紧组件工作,将板材固定在传动带与夹紧组件之间,传送带与移动组件同步移动,传送带将板材移动至S4选取的折弯槽上方,移动组件将折弯组件移动至折弯槽正上方,夹紧组件停止工作,同时升降机构使得传动带下移,板材需要折弯的地方准确停在折弯槽正上方;
b.折弯组件工作,对板材进行折弯;
c.升降机构使得传送带抬升,同时夹紧组件工作,夹住板材,传送带与移动组件同步移动,传送带将板材移动S2确定的移动距离,移动组件将折弯组件移动至折弯槽正上方,夹紧组件停止工作,同时升降机构使得传动带下移,板材需要折弯的地方准确停在折弯槽正上方;
d.重复b和c,完成对板材的折弯工作;
S6.检测:观察成品外观和形状,测量成品各个折弯处的角度和两个折弯处之间的距离,并与合格品进行比较;
或者采用所述弧形折弯装置弯折金属板材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调试:对每个折弯槽进行折弯测试,并对折弯以后的板材外观进行检测,确定每个折弯槽适合的板材厚度范围和板材折弯角度范围;
S2.角度和移动距离确定:根据所需要的成品形状确定板材的折弯角度和板材转动角度;
S3.测量:对板材的厚度进行测量;
S4.选用:根据板材的厚度和板材的折弯角度选取合适的折弯槽;
S5.折弯:对板材进行折弯形成成品,具体步骤如下:
a.板材水平放置折弯模板上,将板材的旋转圆心设置在S4选取的折弯槽上方,并用固定组件进行固定,转动板材使得板材需要折弯的地方准确停在折弯槽正上方;
b.折弯组件工作,对板材进行折弯;
c.转动组件工作,使得板材绕着固定组件旋转S2中的板材转动角度;
d.重复b和c,完成对板材的折弯工作;
S6.检测:观察成品外观和形状,测量成品各个折弯处的角度和两个折弯处之间的角度,并与合格品进行比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板材弧形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传送带、折弯组件、移动组件、夹紧组件和转动组件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板材弧形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电机,电机上连接有螺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金属板材弧形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组件包括随着螺杆转动而移动的液压机,液压机下方设有折弯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金属板材弧形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组件包括随着螺杆转动而移动的夹紧油缸,夹紧油缸下方设有夹紧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板材弧形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有横向凹槽的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底部设置在横向凹槽内,固定螺栓底部设有顶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板材弧形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折弯模板下方的升降油缸,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转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板材弧形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槽包括第一折弯槽、第二折弯槽、第三折弯槽和第四折弯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博汇机械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博汇机械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732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提高供热能力的再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推力环内环研伤部位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