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类水泥助磨剂自动化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7363.3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7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华;周语平;黄勤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润天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00 | 分类号: | B01F1/00;B01F15/00;B01F1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24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水泥 助磨剂 自动化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体类水泥助磨剂自动化生产方法,固体原料和水经自动计量后进入预溶罐,充分搅拌溶解得到的固体溶液以及液体原料,经过自动泵送系统送至各自的不锈钢容器,固体溶液和液体原料经过自动计量供料系统、并在远程校对授权系统校对和授权后分别向合成匀化系统供料,供料的同时自动计量,合成匀化结束后进入自动罐装系统进行罐装。依本发明建成的液体类水泥助磨剂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计量精度高、设备运行稳定、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其工作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生产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度减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泥助磨剂的生产过程,尤其是液体类水泥助磨剂的生产过程,特别是对液体类水泥助磨剂生产过程进行自动化改进。
背景技术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加入助磨剂。作为一种化学添加剂,助磨剂能够改善水泥颗粒分布并激发水化动力,从而提高水泥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而且,助磨剂能大幅度降低粉磨过程中形成的静电吸附包球现象,防止粉磨过程中形成的超细颗粒再次聚结;此外,助磨剂还能显著改善水泥流动性能,提高磨机的研磨效果和选粉机的选粉效率,从而降低粉磨能耗。使用助磨剂生产的水泥具有较低的压实聚结趋势,有利于水泥装卸,并可减少水泥库的挂壁现象。
常见的水泥助磨剂有液体和固体两大类,其中,液体类助磨剂虽然储运体量较大,但可直接使用因而更受水泥生产厂家欢迎。生产液体类水泥助磨剂一般都会用到固体和液体原料,其生产工艺相对来说并不复杂,但是,对固体和液体物料的计量和输送要求比较高。
目前,业内液体类水泥助磨剂生产线上,固体原料还需要人工过磅加入,加入时有扬尘现象,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容易出现差错;而且,固体原料加水预溶后形成的液体溶液中间料,需要与一种或多种液体原材料一样经过计量后分别向合成匀化系统供料,现有技术当中对于这些液体物料(以下简称“液料”)的处理存在:供料系统结构复杂、计量精度不高、不能大批量连续供料等缺陷,导致整个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降低、生产效率不高、产品质量不够稳定。
因此,必须对液体类水泥助磨剂的生产过程,特别是对其中的液体物料的计量和供料过程进行改进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的液体类水泥助磨剂自动化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液体类水泥助磨剂自动化生产方法,固体原料自原料仓经自动计量控制系统进入自动密闭预溶罐,自动计量后的水溶剂也加入到自动密闭预溶罐,经充分搅拌溶解,得到的固体溶液由自动泵送系统送至不锈钢容器,同时,液体原料也由自动泵送系统送至另外的不锈钢容器,其特点是:所述固体溶液和液体原料等各种液料,是经过自动计量供料系统分别向合成匀化系统供料的,供料的同时自动计量,待所述固体溶液和液体原料合成匀化结束,再进入自动罐装系统进行罐装,从而获得液体类水泥助磨剂产品。
进一步地,上述的液体类水泥助磨剂自动化生产方法,其中:所述液料经过自动计量供料系统分别向合成匀化系统供料时,还经过远程校对授权系统进行校对和授权;并且,所述自动计量供料系统的构成是,在不锈钢容器下方设有一承重平台,承重平台下方设有若干压力传感器,所述液料、不锈钢容器、承重平台,以及与不锈钢容器和承重平台固定或活动连接的所有外部必备构件的所有重量全部被压力传感器感应到;所述不锈钢容器的底部设有液料的出料口,该出料口通过衔接管道向下穿过承重平台后与一另外设置的气动阀连接,气动阀的出口通过软管与所述液料的出料输送泵的入口连接;并且,另设有空压机和PLC微机控制系统,所述空压机产生的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管线与所述气动阀的开闭气路连接,在压缩空气管线上设有用于控制向气动阀供应压缩空气的电磁阀,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应信号通过信号变送器发送给PLC微机控制系统,所述电磁阀和出料输送泵的启运与停止受PLC微机控制系统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润天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润天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73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