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应力设计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稳定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8482.0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0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熊岳平;李栋;金英敏;刘超军;付梦雨;宗鑫;张雪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86 | 分类号: | H01M4/86;H01M4/88;H01M4/9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王艳萍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应力 设计 提高 固体 氧化物 燃料电池 阴极 稳定性 方法 | ||
1.基于应力设计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备阴极材料;
二、在阴极材料表面包覆一层第二相材料,形成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其中第二相材料是热膨胀系数小于阴极材料的一种或几种材料组合,阴极材料与第二相材料之间不发生固相反应;
三、再将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烧结在电解质片的一侧,得到复合阴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应力设计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阴极材料为A位掺杂Sr元素,并在阴极极化过程中存在Sr元素表面偏析现象的ABO3型钙钛矿氧化物及其衍生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应力设计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阴极材料为LSCF,其化学式为La1-xSrxCo1-yFeyO3-δ,其中0<x≤0.4,0<y<1;或者所述的阴极材料为BSCF,其化学式为Ba1-xSrxCo1-yFeyO3-δ,其中0<x≤0.4,0<y<1;或者所述的阴极材料为LSC,其化学式为La1-xSrxCoO3-δ,其中0<x≤0.4;或者所述的阴极材料为LSM,其化学式为La1-xSrxMnO3-δ,其中0<x≤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应力设计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制备阴极材料LSCF的方法是: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SCF纳米颗粒的前驱体,或者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LSCF纳米纤维的前驱体;然后将前驱体置于马弗炉内烧结,得到LSCF纳米阴极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应力设计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第二相材料为GDC,其化学式为Ce1-zGdzO2-z/2,其中0≤z<0.4;或者所述的第二相材料为SDC,其化学式为Sm1-zGdzO2-z/2,其中0≤z<0.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应力设计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包覆方法为混合法、溶胶凝胶法、浸渍法、水热合成法或静电纺丝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应力设计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混合法在阴极材料LSCF表面包覆第二相材料GDC的方法具体如下:
(1)按照GDC的化学计量比称量硝酸铈和硝酸钆,溶解于醇水混合液中,得到混合溶液;
(2)称量甘氨酸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其中甘氨酸为络合剂,甘氨酸的物质的量为混合溶液中金属离子总物质的量的1.5倍;溶解后,得到GDC硝酸盐溶液;
(3)将阴极材料LSCF加入至坩埚中,再将GDC硝酸盐溶液滴注于阴极材料LSCF内,之后经烘干、烧结;重复滴注、烘干、烧结的操作,最后一次滴注、烘干后,提高烧结温度,得到表面包覆GDC的LSCF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记为LSCF@GDC纳米复合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应力设计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进一步地,步骤(3)中LSCF@GDC纳米复合材料中LSCF与GDC的质量比为1:(0.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84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