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管法兰自动装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9046.5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6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邵国庆;孟秀文;董卫军;邱立涛;王亮;蒋彬彬;李冲健;佟贵富;姜文;赵寅妮;刘海仁;杨晓蕾;刘莹;张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37/053;B23K37/02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法兰 自动 装配 装置 | ||
一种直管法兰自动装配装置,有长方形基座,基座两端分别固定有移动底座,移动底座上固定有支撑机构和夹持机构。支撑机构带有支撑箱体,支撑箱体顶部固定有托架,托架上固定有滚轮,支撑箱体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夹持机构包括卡盘箱体,卡盘箱体一侧固定有回转齿轮,回转齿轮下方齿啮合有驱动齿轮,回转齿轮的齿轮轴与电动卡盘相连接,电动卡盘上还固定有弧形旋转托架,旋转托架端部带有传感器,另一端固定有焊枪。本发明可以自动检测直管、法兰装配间隙,自动调整直管、法兰间隙达到对中、对正要求,然后自动进行直管、法兰装配钉焊作业的加工装备。减少人工,降低成本,采用自动化装配,安全性及精准性更高,提高作业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法兰装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自动校正将法兰与直管位置并焊接装配的装置。
背景技术
应用直管法兰加工流水线进行管子加工制作过程中,一般需要在下料后的直管两端装配法兰,传统加工工艺是人工选取合适的法兰、拾取法兰然后安装到直管端部,再由人员操作直角卡尺、水平仪等对法兰进行精确定位,然后在人工点固焊接,完成装配工序。
这种人工拾取法兰、装配法兰的作业方式致使人工劳动作业强度较大,而且装配效率低下,制约管件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度。
目前国内管子自动、智能装配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管子加工企业普遍使用半自动装配装备进行管子装配加工,需要人工进行直管法兰装配钉焊作业,这种工艺技术装配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直管法兰自动装配装置,旨在达到可以自动校正法兰与直管的安装位置,并进行自动焊接安装的目的,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直管法兰自动装配装置,有长方形基座,所述基座两端分别固定有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上固定有支撑机构和夹持机构,所述基座两端移动底座上的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夹持机构相向设置。直管两端放置在支撑机构上,夹持机构夹持有法兰,将法兰与直管校正对准,然后进行焊接。移动底座相对基座可横向移动,以适用于不同长度的直管。
所述支撑机构带有支撑箱体,所述支撑箱体顶部固定有托架,所述托架上固定有滚轮,所述支撑箱体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托架固定连接。托架上固定滚轮,在对直管进行支撑的同时,由于滚轮的作用,直管径向移动更加方便。通过伺服电机,可以调整托架的上、下、左、右的位置,可以对直管位置进行微调,以达到直管与法兰的精准校正。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卡盘箱体,所述卡盘箱体一侧固定有回转齿轮,所述回转齿轮下方齿啮合有驱动齿轮,所述回转齿轮的齿轮轴与电动卡盘相连接,所述齿轮轴上还套设有弧形旋转托架,所述旋转托架一端带有传感器,所述旋转托架远离所述传感器的一端固定有焊枪,所述焊枪通过焊枪调整组件固定在所述旋转托架上。法兰由桁架机械手抓取到电动卡盘上,电动卡盘夹持法兰,通过电机驱动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带动回转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弧形旋转托架转动,旋转托架可以360°旋转。旋转托架为弧形,其弧形走向与法兰外圆弧形走向相贴合。旋转托架一端带有传感器,传感器对直管与法兰之间的间隙进行监测,保证直管与法兰之间不会错位,将监测数据传送至外部控制器上,操作人员通过读取控制器上的数据,对直管进行调节,以达到直管中心与法兰中心对齐。旋转托架远离传感器的一端固定有焊枪,焊枪可对法兰与直管对接位置进行焊接,并且焊枪调整组件可以对焊枪的位置进行调节,形成法兰与直管位置校正、焊接于一体的自动化装配装置。
上述一种直管法兰自动装配装置,为了更好的实施本发明,更进一步地,所述焊枪调整组件包括焊枪支架,所述焊枪支架上架设有横向轨道和纵向轨道,所述横向轨道和所述纵向轨道交错设置,所述焊枪与所述横向轨道滑动连接,所述横向轨道与所述纵向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焊枪支架与所述旋转托架固定连接。
其中:纵向轨道垂直于卡盘箱体,横向轨道与卡盘箱体相平行。焊枪通过横向轨道和纵向轨道,可以在横向方向及纵向方向上移动,进而调整焊枪相对焊接位置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90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