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Telemetry流量采集技术的流量可视化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9522.3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5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廖捷昕;吴远明;温振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西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辉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10 | 代理人: | 刘海军;孟强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telemetry 流量 采集 技术 可视化 系统 方法 | ||
一种基于Telemetry流量采集技术的流量可视化系统和方法,包括SDN控制器、流量采集服务器、流量分析设备、物理设备和数据库设备,物理设备和流量采集服务器相连接,流量采集服务器和流量分析服务器相互连接且能够通过网络相互访问,物理交换机设备和流量采集设备通过GRPS协议通道连接,流量分析服务器和SDN控制器相互连接且能够通过网络相互访问,数据库与SDN控制器和流量分析服务器相互连接且能够通过网络相互访问,流量数据通过配置好的物理交换设备上报到流量采集设备,再由流量采集设备进行加工操作再传送到流量分析设备,流量分析设备对数据分析后存储到数据库,SDN控制器通过数据库将数据提取并进行可视化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流量可视化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Telemetry流量采集技术的流量可视化系统和方法,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网络技术中,流量采集一般使用的SNMP或者CLI来对流量进行采集和监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流量带宽越来越大,设备规模越来越大,承载业务越来越多,用户对网络的SDN控制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监控数据拥有更高的精度以便及时检测和快速调整微突发流量,同时监控过程要对设备自身功能和性能影响小以便提高设备和网络的利用率,但是SNMP和CLI实现的流量采集没办法达到以上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 SNMP和CLI实现的流量采集无法做到对设备自身功能和性能影响小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Telemetry流量采集技术的流量可视化系统和方法,让采集器采集到的流量数据更加精细化,同时利用周期性推模式采集数据,大大减轻设备负担以及避免网络延时造成数据不准确。最后Telemetry因为只需要设备提前配置订阅,各种数据实时上报,过程无需人工操作,因此可以达到监控大量网络节点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Telemetry流量采集技术的流量可视化系统,系统包括SDN控制器、流量采集服务器、流量分析设备、物理设备和数据库设备,物理设备和流量采集服务器相连接,流量采集服务器和流量分析服务器相互连接且能够通过网络相互访问,物理交换机设备和流量采集设备通过GRPC协议通道连接,流量分析服务器和SDN控制器相互连接且能够通过网络相互访问,数据库与SDN控制器和流量分析服务器相互连接且能够通过网络相互访问。
一种采用如上述的基于Telemetry流量采集技术的流量可视化系统实现的基于Telemetry流量采集技术的流量可视化方法,该方法为流量数据通过配置好的物理交换设备上报到流量采集设备,再由流量采集设备进行加工操作再传送到流量分析设备,流量分析设备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后存储到数据库,SDN控制器通过数据库将数据提取并进行可视化操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的物理交换设备属于SDN控制器管理下的设备,物理交换设备在硬件板卡ASIC层面植入代码,按照YANG模型从硬件板卡组织并导出实时数据。
所述的物理设备和流量采集服务器之间要搭建GRPC传输通道,实时数据通过GRPC协议传送到流量采集服务器上。
所述的流量采集服务器接收到物理设备上传的订阅数据,流量采集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去重操作,然后将处理好的数据发送给SDN流量分析器;流量分析服务器接收到流量采集服务器传送的数据后,对数据做进一步详细的分析,按照业务、设备或者接口进行相关处理,然后将分析好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
所述的物理设备主动与流量采集服务器建立GRPC通道并且在物理设备上设置订阅,物理设备通过设定好的配置,通过GRPC通道将自己的订阅数据上传到流量采集服务器。
所述的SDN控制器后端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取出并做好API接口让前端进行调用,前端通过调用API接口获取数据并在浏览器进行渲染和展示,最后实现流量的可视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西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西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95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