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准真实结构冰雹的建模方法及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80012.8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2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罗刚;张峰旗;陈伟;胡天辰;侯仁语;张庆弘;王昊鲲;张田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弛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实 结构 冰雹 建模 方法 试验 | ||
1.一种准真实结构冰雹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模具压制冰屑法或冰风洞吹风结晶机加工法获得不同密度冰的球体、立方体或圆柱体试样;
(2)对步骤(1)获得的不同密度冰试样进行准静态力学性能测试,获得每个试样基本物性和力学参数,包括密度、弹性模量、屈服应力、失效应变;
(3)对不同密度冰试件进行刚性靶板或可变性靶板的冲击试验,测量靶板上的载荷或动力学响应变化;
(4)建立不同密度冰试样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本构模型加状态方程描述冰的动态力学性能,开展刚性靶板或柔性靶板冲击试验仿真,将仿真值和试验值进行参数迭代,获得不同密度冰试样的状态参数,进而获取完整的不同密度冰试样的动态本构模型;
(5)采用拉格朗日或SPH法建立同心的分层球壳准真实结构冰雹有限元模型,表征真实结构的冰雹几何形态;
(6)采用上述经验证的不同密度冰的本构模型描述不同分层中具有不同密度的冰的力学性能,并将其组合成具有不同分层结构和不同分层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建立的冰雹有限元模型可包含球形、椭球形、不规则卵形、长方体形、以及可有积冰形成的其他不规则立体几何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用全三维方法表征自然形成的冰雹的分层结构和不同分层中力学性能可变的特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建立具有不同分层几何结构和不同分层力学性能的准真实结构数字化冰雹模型,通过在建模流程中改变相应建模参数,包括几何尺寸、动态本构模型与状态方程参数;或采用不同的上述建模选项组合,而建立各种具有不同结构和不同力学性能的准真实结构冰雹数字分析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采用SPH方法建立冰球模型包括以下分步骤:
(5.1)采用LS-Dyna自带的PrePost前处理软件,通过GUI方式或者命令流方式建立分层冰雹模型;
(5.2)在PrePost中通过该软件的SPH Generation选项,选择并创建一个球模型,设置适当的粒子数以及冰球的密度即可完成创建;随后定义冰球与刚性靶板在K文件中的相应关键字,进行约束,随后利用Ansys/Dyna软件进行求解,得到计算结果,即实体球模型;
(5.3)采用软件自带的布尔运算功能删除实体球中的某一半径的实体,使该实球体变为空心球体;
(5.4)在删除的空间中建立充满该空间的实心冰球模型,并定义其粒子数和密度;
(5.5)在原始冰球模型上从外向内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建立想要的多层SPH冰球模型,且通过定义建模时球体直径、粒子数和密度,得到想要的分层冰球分析模型;
(5.6)对该层冰球分析模型,重新定义冰球与刚性靶板在K文件中的相应关键字进行约束。
6.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建模方法得到的分层冰球模型。
7.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层冰球模型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该分层冰球模型撞击靶板模型,获取冲击过程与靶板的变形趋势、靶板接触力、靶板中心最大位移、靶板中心最大等效应力、靶板中心最大等效塑性应变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001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噪声导线生产线用自动打包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高压线束组合卡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