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建筑墙面绿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80501.3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3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伟;苏矿源;王爽;徐伟;龚卫星;于海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八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赵万凯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立***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建筑 墙面 绿化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态建筑墙面绿化系统,其包括固定在墙体侧壁上的单元幕墙和设置在单元幕墙背离墙体一侧的绿化机构;绿化机构包括多组支撑件,多组支撑件沿单元幕墙竖向排布,支撑件为透明板状结构,支撑件的上侧和下侧均向单元幕墙弯折;支撑件下侧的弯折部靠近单元幕墙的一侧形成U型结构的安装槽,安装槽内放置有种植皿;支撑件上侧的弯折部靠近单元幕墙的一侧形成上导流部;支撑件下侧的弯折部背离单元幕墙的一侧形成下导流部;上导流部将雨水导流至支撑件的种植皿中;下导流部将雨水导流至下侧的支撑件的种植皿中。本申请具有结构精简、多功能种植、提高植物的抗风性、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和雨水利用效率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态建筑的绿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建筑墙面绿化系统。
背景技术
生态建筑简称ECO(Eco-build),本质是通过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目前生态建筑墙面绿化系统是将多个种植槽分散钩挂安装在墙体上,在种植槽中填充有土壤并种植有植物,墙体上的植物相互配合对墙面起到绿化作用。
在实际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生长,种植槽内的土壤流失后,由于种植槽内的植物使分散式安装的,种植槽内的植物抗风性能较弱,容易被风吹落;并且植物的生长方向不易控制,使墙体绿化的整洁度下降。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墙面绿化系统的稳定度,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态建筑墙面绿化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生态建筑墙面绿化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生态建筑墙面绿化系统,包括固定在墙体侧壁上的单元幕墙和设置在单元幕墙背离墙体一侧的绿化机构;绿化机构包括多组支撑件,多组支撑件沿单元幕墙竖向排布,支撑件为透明板状结构,支撑件的上侧和下侧均向单元幕墙弯折;
支撑件下侧的弯折部靠近单元幕墙的一侧形成U型结构的安装槽,安装槽内放置有种植皿;支撑件上侧的弯折部靠近单元幕墙的一侧形成上导流部;支撑件下侧的弯折部背离单元幕墙的一侧形成下导流部;
上导流部将雨水导流至支撑件的种植皿中;下导流部将雨水导流至下侧的支撑件的种植皿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种植皿安设在安装槽内,通过支撑件背离单元幕墙的侧壁对种植皿中的植物和土壤进行保护,既可以减少种植皿中土壤的流失;还可以增加植物的抗风性能,使植物不易被吹落,从而提高墙面绿化系统的稳定性;在对种植皿中的植物进行保护的同时,阳光也可以通过透明的支撑件照射在植物上,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在降雨气候时,降落在支撑件上的一部分雨水可以顺着上导流部进入种植皿中进行对植物的浇灌,另一部分雨水可以顺着下导流部流至支撑件的下侧,并滴落至下侧的支撑件内的种植皿中,从而使下层的不易受到雨水浇灌的种植皿也可以得到雨水的浇灌;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下侧支撑件的种植皿内的植物可以顺着上侧支撑件的下导流部向上生长,并从下侧支撑件的上导流部和上侧支撑件的下导流部之间向外生长,从而使种植皿内的植物的生长更加整齐,便于工作人员修剪和管理。
可选的,支撑件为空心结构,下导流部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连接有水源,上导流部的下端设置有出水喷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从连接管注入水源,水通过支撑件的空腔后在水压的作用下从出水喷头流出,从而对出水喷头下侧的种植皿中的植物进行浇灌,使绿化机构在不降雨时也可以得到统一的浇灌,提高了浇灌的效率;通过支撑件自身的结构进行导流、生长引导、支撑和浇灌,使支撑件更加多功能化,还可以使绿化机构的部件更加精简。
可选的,支撑件位于出水喷头的下侧设置有接水槽,接水槽靠近种植皿的边沿设置有跌水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八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城建八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05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