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蝇沙种植植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81935.5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5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程章;郑超;徐小逊;杨占彪;许俊波;余英兰;周伦理;卢晓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22/60;A01C21/00;C05G1/00;C05F3/00;C05F1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帝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5 | 代理人: | 邰思翰 |
地址: | 62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种植 植物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蝇沙种植植物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将蝇沙按100%全量残渣施用于土壤中,并补全N、P、K肥,用于植物的种植栽培。具体的,当所述植物为马铃薯时,蝇沙的施肥量为:每7.5kg贫瘠土壤中施加4g蝇沙、1.12g氮肥、1.95g磷肥和1.47g钾肥。当所述植物为万寿菊时,蝇沙的施肥量为:每5kg贫瘠土壤中施加7.6g蝇沙、0.32g氮肥0.23g磷肥。本发明针对于不同植物,设计了添加不同量的蝇沙来促进相应植物的生长,找到了一种最适合于马铃薯和万寿菊植物种植的蝇沙施用方法,从而为蝇沙作为生物有机肥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厨余垃圾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蝇虫转化厨余垃圾之后的蝇沙种植植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厨余垃圾(FoodWaste)指的是食用后的残留物或者食物中不可食用被丢弃的部分,主要包括米饭、蔬菜、肉类、骨头、水果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旅游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厨余垃圾的产生量逐年增加,大量厨余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厨余垃圾的生物处理技术目前被认为是处理效率高、处理能力大以及环境的二次污染小等优点,主要包括蚯蚓、黄粉虫、黑水虻以及苍蝇幼虫等,腐食性昆虫可以消耗厨余垃圾、猪粪,提供饲料、生物柴油、肥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其中利用苍蝇幼虫处理厨余垃圾,处理效率最高可达80%,同时蝇虫可以作为高蛋白产品用于食物或者生物饲料等,动物养殖效果明显,因而为人们所重视。
目前已有标准的养殖方法用于苍蝇幼虫处理厨余垃圾,但蝇虫处理之后的蝇沙仍然被作为一种固体废物,目前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填埋、饲料化、以及焚烧发电等。填埋由于占用地方、浪费土地、消耗大而被逐渐放弃;蝇沙里含有多种细菌和其他微生物,若不经处理而直接饲喂对家禽家畜的生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焚烧发电则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影响。因此,蝇沙处理技术的合理开发,对厨余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的产量正在稳定提高,但由于缺乏相关农业技术,为了提高产量过度使用化学,造成土壤中有机物和氮磷钾等养分流失、土地质量下降、土壤盐碱化、土壤板结、耕地土层变浅等后果。化肥中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渗入土壤内,造成土壤污染,通过土壤水系的传播和运输,地下水也受到严重的污染,同时氮气的挥发程度有所提高,产生空气污染。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除了科学施用化肥之外,禽畜粪便、厩肥、蚯蚓粪便等生物有机肥的使用被大众所推广。蝇虫处理厨余垃圾之后的副产物——蝇沙,具有量大,有机质含量高,持水性好,排水能力强,通气性优等特点,理论上可作为土壤有机肥,但目前真正将蝇沙用于种植的研究和技术较少。
蝇虫处理厨余垃圾之后产生的蝇沙仍属于固体废物,然而目前的处理方法存在投资大、技术不完善,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如何高效利用蝇沙,以期将蝇沙肥料化,将其用于农业中植物的种植,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利用蝇虫转化厨余垃圾之后的蝇沙作为有机肥料种植植物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蝇沙种植植物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将蝇沙按100%全量残渣进行施用于土壤中,并补全N、P、K肥,用于植物的种植栽培。
其中的100%全量蝇沙残渣是指,与复合肥相同质量浓度的残渣量。补全N、P、K肥是指,植物种植总共所需的N、P、K肥力减去100%全量蝇沙残渣的N、P、K肥力的差值,即为补全N、P、K肥。
由于目前并无有关蝇沙用于植物种植的研究报道,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添加不同量的蝇沙来探讨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为蝇沙作为生物有机肥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当采用蝇沙单独施用于土壤时反而不利于马铃薯植物的生长,只有当蝇沙设置为100%全量残渣补全化肥组时,植物的生长效果才最好,而其它施用组无法达到相等同的效果。
进一步的是,所述植物包括马铃薯和万寿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农业大学;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19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